【健康真相知多少】蒸笼天睡不好?专家支招助好眠-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04 11:21:05
来源: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健康真相知多少】蒸笼天睡不好?专家支招助好眠

字体:

  炎炎夏日,不少人被睡眠问题困扰:有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有人半夜频繁醒来,还有人天不亮就醒了再也睡不着……夏季为何睡眠问题频发?不同人群该如何应对?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中心专家刘浩,为大家解读夏季睡眠的奥秘。

  夏季哪些睡眠问题更突出?

  临床中,夏季睡眠问题呈现多样化特点,且不同人群受影响的表现各有不同。

  老年人因怕“空调病”不愿开空调,在高温夜晚容易频繁醒来,睡眠质量大打折扣;更年期女性本身就有潮热盗汗的问题,夏季高温会让症状加重,导致睡眠片段化,一晚上可能醒好几次;婴幼儿则因夏季湿疹、痱子高发,皮肤瘙痒让他们夜里哭闹不止,严重影响睡眠连续性。此外,过敏体质人群在潮湿的夏季易受尘螨、霉菌影响,夜间呼吸道症状加重,也会干扰睡眠。

  还有不少人因高温“辗转反侧”到深夜,即便睡着也睡得很浅,稍有声响就会醒来;或是因昼长夜短,凌晨天一亮就醒,再也无法入睡,白天精神萎靡。

  夏季睡眠问题背后的多重原因

  夏季睡眠问题频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核心体温与睡眠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是关键。正常情况下,傍晚人体核心体温会自然下降,这是入睡的重要信号。但夏季环境温度过高,身体散热困难,核心体温居高不下,直接干扰入睡。同时,高温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让身体处于“警戒状态”,心率加快、出汗增多,与睡眠所需的放松状态相悖,尤其对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影响更大。

  “睡眠激素”褪黑素分泌受影响也不容忽视。酷热环境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加上夏季日照时间长,强光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生成,双重作用下,入睡变得更难。

  湿度也是“隐形杀手”。当相对湿度超过70%,汗液蒸发变慢,人会感觉更热;同时,高湿环境利于尘螨、霉菌滋生,加重过敏人群的夜间不适,影响睡眠连续性。

  此外,夏季昼长夜短会扰乱生物钟,很多人因夜间户外活动多、手机屏幕亮度高,大脑被误导保持觉醒,导致就寝时间比冬季晚 30-60分钟,但起床时间因工作等原因变化不大,长期下来就会“缺觉”。

  饮食也会添乱。夏季常吃的烧烤、小龙虾、汽水等,可能含咖啡因、酪胺等兴奋物质;傍晚喝酒虽能助眠,却会导致后半夜睡眠变浅;高温引发的轻度脱水若被误认为饥饿,夜间进食会推迟体温下降,影响睡眠。

  最后,蚊虫叮咬、雷暴天气等外界干扰,也会让夏季睡眠“雪上加霜”。

  不同年龄段夏季睡眠需求有变化吗?

  很多人好奇,夏季不同年龄段的睡眠需求是否会变?比如青少年是否需要比冬季多睡1小时?上班族中午趴10分钟能补觉吗?

  刘浩表示,睡眠需求本质由生理发育阶段决定,季节不会改变基础需求:青少年因生长需要,本身就需要更多睡眠;老年人需求相对较少。

  不过,夏季特殊情况可能导致实际睡眠不足。青少年有“生理性晚睡倾向”,夏季日照长会进一步推迟褪黑素分泌,让他们更难早睡,但若上学起床时间不变,就会“缺觉”,他们常通过周末补觉或延长卧床时间弥补。

  成年人基础睡眠需求稳定,但夏季入睡难、夜间易醒会减少有效睡眠,身体会通过“白天更累、周末想多睡”提示需要补充,但这是睡眠不足的补偿,并非需求增加。

  老年人因高温易出现睡眠碎片化,深睡眠占比下降,可能会通过白天多次短睡(每次20-30分钟)弥补,但总需求不会因夏季明显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补觉若“过度”,可能陷入“失眠—焦虑—更失眠”的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提高每天的睡眠效率。

  至于“上班族中午趴10分钟能否补觉”,从西医角度看,10-20 分钟午休能快速恢复警觉性、缓解短期疲劳,但无法替代夜间睡眠的核心功能——比如深睡眠修复身体、REM睡眠巩固记忆,也不能弥补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夏季健康睡眠这样做,避开这些“陷阱”

  想要夏季睡个好觉,刘浩给出了实用建议,同时提醒避开常见认识误区。

  温度调控:睡前90分钟用40℃左右温水淋浴10-15分钟,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帮助核心体温下降,可缩短入睡时间约10分钟;空调开“睡眠模式”,24℃左右搭配循环扇(对着墙吹更柔和);用薄荷水擦竹席可降温,潮湿时搭配除湿袋。

  光照管理:日落后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避免蓝光影响;睡觉时用遮光率80%以上的窗帘或戴眼罩;早晨接触30分钟自然光,帮助稳定生物钟,尤其适合常待空调房的上班族。

  营养策略:多吃富含色氨酸(火鸡、奶酪、南瓜子)、镁(菠菜、黑巧克力)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它们是合成血清素和褪黑素的 “原料”;午后别碰咖啡因,补充钠、钾、镁等电解质预防隐性脱水;晚餐避开高油高盐食物,不喝啤酒、碳酸饮料,减轻胃肠道负担。

  运动建议:中伏天可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脱水。

  此外,要避开“睡眠陷阱”:别盲目追求“必须睡够8小时”,夏季睡眠“宜短不宜贪”,若清晨5点自然醒,顺应天时也无妨;不要认为“补觉能解决所有问题”,规律作息、提高睡眠质量才是关键。

  夏季睡眠虽易受干扰,但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减少“翻来覆去” 的困扰,让身体在炎热中也能得到充分休息。(蒋永劲 郭婷婷)

  

 专家简介:刘浩,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修学习,参与新冠疫情援鄂医疗工作。擅长各类常见及疑难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睡眠障碍相关并发症的综合管理,尤其擅长处理睡眠问题与精神心理疾病共病情况;睡眠健康指导与行为干预,包括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治疗(CBT-I)等非药物疗法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

 科室简介: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中心是该院特色科室,致力于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诊疗服务。中心由睡眠专病门诊、睡眠病房和睡眠评估检查室组成,拥有一支由睡眠科医师、护士、技师、心理治疗师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及中医康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改善生活质量。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