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家团队为白玉县肺结核防治工作注入专业的力量。”近日,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到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卫生健康局的感谢信。字里行间的真挚谢意,不仅见证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健康守护,更折射出川渝两地在结核病防治领域深度协作成果。
千里驰援,把技术送到高原牧区
7月中旬,重庆四位结核病防治专家踏上前往白玉县的路途。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他们辗转于县疾控中心、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等点位,从检验科样本采集规范到放射科影像判读,从感染科诊疗路径优化到基层随访管理创新,开展全流程“嵌入式”指导。
工作交流。
针对白玉县地广人稀、基层质控薄弱的特点,专家们“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在县医院手把手教学病例诊断与患者登记,现场示范痰检质控流程;在乡镇卫生院指导移动体检车拍片操作;帮助县疾控中心建立“重点人群追踪-治疗管理”双闭环机制。近100人次的面对面培训、5场专题座谈、32条针对性建议,为当地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全管理”筑牢了基础。
这次驰援并非偶然。作为川渝地区结核病防治协作的缩影,它是两地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核病防控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又一务实行动。
协同发力,筑牢区域防痨屏障
近年来,两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从机制、资源、科研三方面发力,逐步构建起联防联控的坚实防线。
专题座谈。
在机制建设上,两地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会商与信息互通机制。连续两年举办的川渝结核病防治一体化发展推进会,成为破解协作难题的重要平台。随着川渝地区共同建立结核病患者协同管理机制,统一的防控标准和工作流程让跨区域防治更高效——2024年,川渝两地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较上年分别下降7.3%、1.9%,成功治疗率均稳定在90%以上。
现场示范。
资源统筹让服务更趋同质。5次深度互访中,重庆借鉴四川在患者登记管理、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优化工作方案;跨区域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让30余名在渝治疗的四川肺结核患者信息实时同步,跨区域患者到位率提升9.6%。针对学校这一重点场所,两地联合开展防控培训,规范筛查与处置流程,2024年川渝地区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10.7%、15.2%。
科研合作则为防治工作注入专业动能。8次专家学术交流、2000 余人次专业培训,让两地防治水平同步提升。联合申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结核病防治现状调查及防控措施探索》科研项目,全面摸清区域防治现状,相关成果在国家级学术大会交流,多篇科研论文的发表更让协作成效有了学术支撑。
“这封感谢信,是肯定更是动力。”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吴成果表示,目前,两地正联合制定《川渝地区跨区域结核病患者协同管理工作方案》,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十项行动落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收官之年,川渝地区将继续协作发力,打好两地结防攻坚战,让“川渝一家亲”的理念在结核病防治实践中不断深化。(蒋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