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山城,“文明榜样”熠熠生辉,“文明街巷”焕然一新,“文明集市”人头攒动,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通过开展“一盘棋”治理、“小切口”惠民生、涵养巴渝底蕴,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盘棋”治理
提升城市文明高度
曾经,北碚嘉陵风情步行街存在人流量大、矛盾多发、游摊整治难等问题。北温泉街道在深入调研后,创新思路,变“堵”为“疏”,打造“北泉夜市”,引入专业团队运营。街道携手职能部门,聚焦秩序重塑、安全保障、环境提升,实施多维度治理,昔日乱象得以改变,“北泉夜市”人气渐旺,北碚“夜经济”日渐活跃。
“北泉夜市”是我市“一盘棋”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聚焦中心城区一体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我市将文明治理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文明综合治理体系。
为此,我市出台中心城区一体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区“20条”,落实中心城区一体化创建例会调度、毗邻区联创共建议事协调、结对互助等制度,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区。
同时,我市积极与四川协同推动川渝文明实践共建,以“跨省共建”模式建设“一廊四带”,持续深化川渝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共建川渝文明实践综合体5个、志愿服务队伍40支、特色品牌15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万余场。
此外,持续推进数智赋能超大城市文明治理,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我市围绕数字化治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文明创建”板块跑道建设稳步推进6个主跑道、26个子跑道,累计处理跨部门协同事项1200余件;梯次开发“文明创建智管”等8个特色应用场景,注册用户突破600万,处理不文明行为投诉3.2万件;支持市级部门、区县通过IRS共享全市548万条文明实践志愿者、2万条文明实践团队、154万条文明实践活动和9万条群众点单等各类数据,“文明进步”应用持续迭代升级。
“小切口”惠民生
传递城市文明温度
“以前路上一般停有七八辆车,现在好多了,再没有车开上人行道。”6月13日,家住江与城江城时光小区的唐女士看到小区外人行街道的变化不由得感叹。不久前,她通过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人民来信”平台,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车辆乱停放的问题。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办事处迅速响应并整治。
民生无小事。我市聚焦不规范停车、不文明养犬、高空抛物坠物等十件群众关切的“小案小事”,创新构建20个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协同治理新格局,推动集中式整治和常态化治理相结合,开展“小案小事”治理典型案例评选,创新文明行为促进月“文明之春”市集,展示近30项文明互动体验或便民服务。
讲好榜样故事、践行模范精神。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评选市级道德模范354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3人,评选“重庆好人”2810人(组)、“中国好人”359人(组)。常态开展“好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身边好人“乡村公益行”等活动,在各区县设立好人工作室,以榜样之光,引领向善力量,传递城市文明温度。
涵养巴渝底蕴
培植城市文明厚度
抬腿一踢,扇子一挥,黑袍舞动间,脸谱变了又变。演员走下舞台,邀请观众摸脸,一低头又换了一张脸谱,精彩绝伦的表演引得满堂喝彩……6月1日,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启幕,被誉为“中国一绝”的川剧变脸、喜庆的金桥吹打、悠扬的木叶情歌、千年雕刻技艺、“活化石”酉州苗绣同台竞艳。当日,步行街化身文化嘉年华,全景展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诠释巴渝文化的璀璨多姿,文化力量浸润着美好生活。
厚植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支撑”。我市深入开展“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开展文明礼仪培训、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10.8万余场,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123万余场,打击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4200多起,劝退“无事酒”3000余场,有效遏制社会不良风气。撰写《关于深化殡葬移风易俗专题调研报告》,发布殡葬政策、移风易俗信息1.84万条(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栏8821个,开展基层宣讲1.34万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