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妈都曾为宝宝的睡眠煞费苦心:为了让宝宝白天睡踏实,把房间弄得漆黑一片,说话走路都蹑手蹑脚,生怕一点动静惊扰了小家伙。但你知道吗?这种过度追求“完美”的睡眠环境,反而可能打乱宝宝的作息规律。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医生表示,宝宝刚出生时,对白天和黑夜没有清晰的认知,无法自主形成“白天活动、夜晚安睡”的节奏。而帮助他们建立这种规律的关键,正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光线与声音。
光线:别让白天变“假黑夜”
白天的自然光线能给宝宝传递“这是白天”的信号。光线刺激宝宝的视觉系统后,身体会减少助眠的褪黑素分泌,让白天的小睡自然偏浅、时间较短,这样才不会影响夜晚真正需要的长睡眠。
如果白天把房间弄得漆黑一片,宝宝会误以为是黑夜,结果往往是白天睡过头,晚上却精神十足,可怕的“昼夜颠倒”就此形成。正确的做法是,宝宝白天睡觉时,使用透光的薄纱帘,或只拉上一半窗帘,保持房间整体明亮,让宝宝感知到白天的氛围,同时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或造成局部过热。
声音:别让宝宝成“声音敏感体”
家里正常的说话声、做饭声、洗衣机运转声……这些白天的背景音,其实是宝宝适应真实生活的“天然课堂”。适度的声音能让宝宝在睡眠中逐渐习惯环境的常态,反而睡得更安稳,不容易被细微动静惊醒。
但如果长期让宝宝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入睡,他们会对声音变得异常敏感,稍有动静就容易惊醒,反而降低了睡眠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突然的、巨大的噪音,这种声音极易惊吓到宝宝,破坏他们的睡眠安全感。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光线和声音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判断当前环境是否合适,关键看这几点:宝宝白天的睡眠总时长符合其月龄需求,夜间睡眠安稳,白天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
养育宝宝的真谛,从来不是打造一个隔绝现实的“温室”,而是温柔地引导他们逐步适应这个有声有光、充满生命律动的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