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重庆中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数控机床精准切割着汽车变速箱齿轮。公司负责人游毅拿起一枚刚下线的齿轮,向记者讲述起近期的变化:“以前每个月要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自从区内推行每月最多查一次后,我们把更多精力投到生产上了。”
游毅的感慨背后,折射出永川区紧盯涉企执法这块“硬骨头”所做的探索创新——通过检查频次做“减法”、监督力度做“加法”、数字赋能求“增效”,全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前进。
联合执法
入企检查频次总体下降60%以上
6月17日清晨,位于凤凰湖工业园区的重庆春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前,保安老李反复核对来访登记本上的名单——这一天,区应急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管委会四个部门执法人员将在不同时段到企检查。而过去,完成这四次检查的跨度可能需要两个月。
公司负责人李继鹏翻开手机里的日程表:“现在执法部门提前沟通协调,集中安排检查时间,我们只需配合一次就能完成各项检查,生产计划不用屡次调整。”
上午9点,区市场监管局和区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准时抵达,一组直奔厂区检查特种设备运行记录,另一组携带设备前往废水、废气排放口开展监测。中午11点半两组检查结束,执法人员在会议室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后离开。下午2点,区应急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到现场查看设备生产线及工人防护用品发放使用情况,高新区管委会的执法人员则在办公室查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相关资料。
高效的联合执法模式,源于永川区推行的“2+N”全域覆盖“综合查一次”监管体系,旨在将“分散执法”变为“集成服务”,让企业从“应付检查”转向“专注发展”。
今年5月,永川区创新出台《规范园区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制度(试行)》,在园区试点运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模式。经过两个月实践打磨和经验总结,《永川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工作制度》正式实施。
该制度明确,每月底由区司法局统筹各执法单位,对园区828家企业和城区所有企业的次月执法检查计划推行强制联合检查,严格控制临时检查审批;对于城区外的镇街,则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应用中的“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统筹开展辖区范围内的涉企联合检查。
据统计,该制度实施至今,永川区入企检查频次总体下降60%以上。
闭环治理
盯牢执法“自由裁量”
7月17日下午,永川区营商环境数字监督驾驶舱内,系统突然发出急促的预警提示音,屏幕上弹出一条行政处罚疑点信息:“区文化旅游委存在疑似影响营商环境的情况,请予核实。”
区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工作人员立即调取相关案件卷宗。经核查发现,区文化旅游委在对某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时,对于法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违法行为,擅自增加了“警告”的处罚种类。
7月21日,一份《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送到了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的办公桌上。意见书不仅指出了处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附上了相关法律条文和整改建议。
接到意见书后,区文化旅游委对案件具体经办执法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同时举一反三对同类案件展开全面自查,切实增强执法人员法律适用及自由裁量等方面的能力。
这起案例的快速处理,得益于永川区建立的执法监督闭环机制。全区各执法部门坚持刀刃向内,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区纪委监委创新上线运行“数字监督驾驶舱”,紧盯执法检查中“多头检查”“类案不同罚”等问题,依托“违反综合查一次要求”“相同处罚事由相同处罚依据不同处罚金额”等14个预警模型,已精准预警186次。
区纪委监委还与区司法局密切协作,构建起“线上交单、部门接单、司法核单、复查销单”的监督闭环。通过这一机制,核查发现“适用裁量基准不规范”“适用法条错误”等问题19个,推动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建立《重大安全问题移交》等制度机制4个。区司法局建立起全区《涉企异地执法工作台账》《涉企行政罚没案件台账》等7类台账,组织评查涉企普通程序处罚案卷240份,核查区纪委监委移送的“类案不同罚”问题线索530多个。
数字赋能
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
前不久,重庆太平洋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一次执法检查。与以往不同,执法人员没有直接进入厂区,而是拿出移动终端对大门处张贴的 “渝企码”轻轻一扫。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等级、历史检查记录等数据立刻出现在屏幕上。
“以前迎检查要准备不少材料,现在‘一扫皆知’。”公司副总经理沙光荣拿出手机扫了扫执法人员的执法码,人员相关信息也一览无余。
半天检查结束后,沙光荣通过渝快办为本次执法检查在线打分,毫不犹豫点了“满意”。“各种数字应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企业也有了更多发言权。今年区内开始将信用信息作为检查依据,我们企业信用等级是A级,检查频次相对更少了。”
今年来,永川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面推广“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全区42个执法领域实现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活动“一网通办”。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执法效能显著提升:普通程序办案环节大幅减少,程序性办理时间由平均2天缩短至4小时,简易程序办案时间由平均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同时落地“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全区“‘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实施率”达100%,调用信用模型检查150余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以差异化监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永川区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将深耕涉企执法改革,持续强化执法监督,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实现全流程线上办案,让执法检查减量提质,不断为企业减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