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带来的眼部健康隐患备受关注。重庆普瑞眼科医院名誉陈少军提醒,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可能正在“悄悄改变”,若忽视眼底健康,可能面临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致盲风险,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守护视力的重要防线。
陈少军看诊现场。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隐形推手”
陈少军表示,高度近视并非简单的“度数高”,更意味着眼球结构发生了改变。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会逐渐拉长,就像吹气球过度会导致球壁变薄一样,眼球壁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也会随之被牵拉、变薄,从而引发一系列眼底病变。这些病变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视力,如出现视网膜变性或裂孔,若未及时发现,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此外,黄斑是眼底负责中心视力的关键区域,高度近视可能导致黄斑出血、水肿或萎缩,直接影响视物清晰度,严重时可致中心视力丧失。再者,高度近视患者随着眼球结构变化,玻璃体易发生混浊,出现“飞蚊症”,若牵拉视网膜,还可能诱发裂孔或脱离。
很多高度近视患者觉得“能看清就行”,忽视眼底检查,等到出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陈少军强调,眼底病变的致盲风险是高度近视最需警惕的“隐形威胁”。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的核心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检查频率应高于普通人群,这是预防严重病变的关键。”陈少军结合临床经验给出建议,对于近视度数稳定、无其他眼部不适的高度近视人群,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包括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可清晰捕捉眼底细微变化。若已出现飞蚊症加重、眼前闪光感、视野遮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等急症。
科学防护:从日常习惯降低病变风险
除了定期检查,陈少军还提醒高度近视人群注意日常防护,减少眼底病变诱因。首先应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跳水、过山车等或高空活动可能增加眼部压力,加大视网膜脱离风险,建议选择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其次应控制近视进展,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应及时采取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等干预措施,延缓眼轴增长,从源头降低眼底病变概率。再次应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注意用眼姿势,避免眼部过度疲劳。
陈少军表示,高度近视的眼底健康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患者提高警惕,也需要专业医疗团队的保驾护航。视力稳定不代表眼底安全,主动定期检查眼底,才能为视力健康筑起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