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四川省地图上,川东地区曾有个名叫“梁山”的县城。
乍一听这个名字,第一时间或许想到的是施耐庵所写《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但此“梁山”实非彼“梁山”,它是现今的重庆市梁平区。
梁平,史称梁山,别称都梁,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置县,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
历史的变迁总是充满趣味。1952年,因其与千里之外的山东省梁山县重名,考虑到山东梁山是《水浒传》的背景地,故将四川梁山更名为“梁平”,寓意为“高梁山麓下的广阔平原”。
人们概括梁平的地貌,为“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这里虽地处山区,却拥有巴渝第一大平坝,土地肥沃且开阔,盛产稻米,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
发达的农耕文明,让梁平人自古便不为温饱而焦虑。丰衣足食滋养了梁平人安逸闲适的性情,却也一度让其在时代浪潮中显得“不争”。
然而,新时代的梁平,正悄然蜕变。
立足“川东粮仓”的厚实家底,它发力食品加工、集成电路产业,更勇闯低空经济新蓝海,志在打造“西部低空之城”。昔日的“锄地老农”,正昂首成为“仰望星空的青年”。
梁平变了——变在视野的开拓,变在产业的升级,变在从“不争”的自足到“敢争”“善争”的奋进姿态。
2025年7月11日晚,重庆市梁平区举办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无人机灯光表演。图/刘露
传统农业,俏来也“争春”
不少外地人第一次尝到“梁平味道”,是在重庆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张鸭子”店。
“张鸭子”是梁平本土企业重庆真本味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采用特别的卤烤工艺,是“重庆地标菜”、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碗”头碗菜。
2025年5月30日,重庆真本味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厂厂长张恒云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货源。
第二天是端午节,梁平创新推出的“粽鸭”新产品卖得很好,需要很多卤烤鸭作为产品原材料。
梁平卤烤鸭历史悠久,鲜有人知道的是,梁平本地规模化生产的卤烤鸭,并不止“张鸭子”一家,“谢鸭子”“尹鸭子”“胡鸭子”在当地各有特色。
卤,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常见的烹饪手法之一。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6岁的梁平人赵锡之开始从事烧腊买卖,30岁时即享盛名,为同行之冠,故以“赵烧腊”称之,梁平卤味由此传承发扬。
种类繁多的卤味得以长足发展,梁平深厚的农耕文明是最厚实的家底。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诗人陆游进川,就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通判。途经梁平时,见梁平物阜民丰,随即写下《题梁山军瑞丰亭》一诗,赞叹“都梁之民独无苦,须晴得晴雨得雨”。
梁平群山环绕、沃野平旷,气候温和、降雨丰沛,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美的物产和农耕文明,让梁平有了“小天府”的美誉。
时光历经千年,梁平的农业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蜕变,从扛着锄头赶耕牛到小型机械化生产,再到智慧化、数字化生产,农业已经从“靠天吃饭”向“数据驱动”转型。
“我们现在已经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水稻播种和病虫害防治上,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还可以让水稻种植变得更精准高效。”重庆市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飞是梁平本土人才,一名典型的“新农人”。对于无人机种田效率,他有着精准计量,“以水稻病虫害防治为例,用无人机作业,1小时可完成50亩水稻植保。”
如李世飞一样的“新农人”,将无人机水稻植播、无人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大量应用于农耕之中,推出迎合当地农民需求的社会化服务。
各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产业发展,这中间的过程,便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
如今,梁平区已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基本形成以稻、竹、柚、鸭、豆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
千年农耕文明在产业化浪潮中被重新“编码”。近年来,梁平以构建百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目标,持续做优产业生态,积极打造特色爆品,这是传统农业一步接一步的延伸。
低空经济,蓄势也“争先”
2025年7月11日至13日,以“逐梦空天新时代 携手同行向未来”为主题的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在梁平区盛大启幕。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博览会,也是在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大型低空经济博览会。
“梁平区坚持以生态的理念抓产业,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链条和功能配套。”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对梁平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机遇,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给予高度评价。
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梁平,缘何能有如此机遇?
曾经,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梁平长期面临工业“短腿”困境。受历史路径依赖影响,梁平工业起步晚、底子薄,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产品初加工和小型制造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长期处于重庆工业体系的“跟跑”位置。
梁平发展低空经济,是顺势而为。
2024年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新增长引擎”之一;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这一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这一年,梁平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梁平区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激励措施(试行)》,梁平区发展低空经济的路径愈发清晰,动力更加充足。
发展低空经济,梁平有先机、有空间、有场景。
重庆梁平机场。图/熊伟
梁平拥有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机场。梁平机场始建于1923年,抗战时期是拱卫重庆的主战机场,具备较好的通航条件。延续百年的飞翔梦想,已刻进梁平人的骨子里,成了梁平发展低空经济的人文基因。
2020年,梁平机场取得A1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让企业可以享受机场建设“零成本”投入的军民融合改革红利。作为渝东北地区唯一获批低空经济产业试点区县,梁平区在时机上抢得先机,走在了重庆各区县前列。
“梁平拥有近程与远程约6000平方公里空域,全年可飞行天数超300天。”重庆梁平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国说,“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就曾在这里进行飞行训练。”
除了良好的空域条件,低空经济要飞得稳、飞得长远,离不开完整产业链的支撑。
位于梁平的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700多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一个月最高200万台各类飞行器芯片配套在这里完成封装。
“我们已与大疆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成为低空经济装备制造大家族中的一员。”平伟实业副总经理王兴龙介绍。
为持续营造低空经济发展良好环境,梁平成立低空经济专班,专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产业研究,做好招引和企业服务。
2025年,梁平低空经济发展捷报频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一院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国内首家工业无人机上市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低空运营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梁平,上下游30余家企业紧随而至……
如今,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成功举行,梁平将构建更加强大的全产业链协作网络,加速推动技术、场景、政策的深度融合,梁平低空经济已从“蓄势待飞”迈向“起势高飞”。
创新为翼、服务为舵,这座农耕文明深厚的城市,正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乘势高飞”。
非遗传承,创新也“争鸣”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梁平竹帘的精致细腻,诗歌也道不尽。
梁平竹帘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再画上精美图画的工艺美术品,其编织工艺起源于宋代,有着“天下第一帘”的美誉。
牟寅初学习制作梁平竹帘已有30余年,现为梁平竹帘区级非遗传承人。
每年竹林修林时,牟寅初都会和父亲牟秉衡(梁平竹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起一头扎进竹林,寻找适合制作梁平竹帘的竹材。
20世纪50年代,梁平竹帘一度蜚声中外,最火爆的时候年销量可达数万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现代工艺制品冲击市场,梁平竹帘也因制作工艺复杂、用途局限等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牟寅初与妻子刘华一直在思考,梁平竹帘如何“求变”,如何“出圈”?为此,他们频繁走进高校、社区、商圈,出席各类节会、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为新品设计找思路。
“年轻人喜欢更活泼的表达。”牟寅初介绍,“我们主动求变,创新开发了团扇、生日生肖画、祝福吉祥画,让竹帘从艺术品变成走进百姓家的生活好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千年来,梁平良好的自然生态、多元的劳作方式、纷郁远承的文化,滋养出众多民间文化艺术。
如今,梁平拥有包括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和梁平抬儿调在内的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3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透过这一个个数字,能真切感知到,非遗之于梁平的文脉心跳。
曾几何时,这些非遗更多藏在寻常巷陌。但非遗不是消散的历史,而是活着的今天。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梁平非遗发展的方向,梁平非遗也正在完成从传承到创新的蜕变。
在梁平区屏锦镇,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基地里洋溢着青春活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平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正为新作品《柿柿如意》盖章、装裱相框。为了赢得年轻一代的喜爱,他紧跟审美潮流,设计出大量适用于办公室、书房、茶室的新潮款式。
2025年1月15日,重庆市梁平区梁平实验小学少儿年画馆,学生们正在学习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图/黄伟
5月29日上午,2025年“新和富美迎六一 非遗传承潮起来”儿童节庆祝活动在梁平双桂小学热闹上演:身着盛装的孩子们踩着锣鼓节奏舞动梁山灯戏操;非遗体验帐篷前,孩子们争相体验梁平土陶、梁平木版年画制作,欢声笑语漫过操场。
非遗,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份艺术的坚持。梁平的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坚持守正创新,追求百鸟争鸣。
山水田园,融合也“争艳”
从4000米高空纵身跃下,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极限快感;乘热气球、动力滑翔伞遨游天际,将梁平双桂田园的翠浪尽收眼底;体验最新潮的eVTOL“空中之恋”,在云端来一场浪漫约会……
今年“五一”假期,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期间,“来梁平,玩低空,吃卤烤鸭”这句既简单又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指南”,在重庆流传开来。
这是梁平区“低空+文旅”应用场景的真实写照。
“‘低空+文旅’正引领梁平文旅产业发展。”戴国说,“梁平机场已入驻龙昊通用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航企业9家,高空跳伞、空中游览、飞行培训、科普研学等业态已成熟运营。”
梁平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国际湿地城市,拥有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滑石古寨等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
低空经济则是激活旅游资源的一把钥匙。
过去,作为龙昊通用航空集团子公司的四川龙昊鸿石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主要开展航空专业人才培训、飞机托管、放飞、计划申报等业务,提供航材供应及飞机维修等通航运营服务。
落户梁平后,鸿石通航发现梁平湿地城市的生态本底适合低空观光,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适合各类航空运动。
2024年4月,鸿石通航新开展高空跳伞服务,今年“五一”假期运营的空中游览项目,游客可在2100米高空俯瞰双桂湖、百里竹海、滑石古寨等景区。
“为更好开展‘低空+文旅’,梁平区还针对性开发出空域数字底座系统,通过链接区内特色景点,打造空中观光等特色功能,为游客立体直观地呈现梁平美景。”梁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卜芯说。
前不久,根据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翻拍的电影热播,剧里剧外都掀起一阵“荔枝热”,关于“杨贵妃的荔枝从哪来”的讨论持续升温。“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的鲜荔枝若能常态化从岭南等地运往长安,难免有些戏剧化。把产自巴蜀的荔枝送至长安,相对而言更符合现实。
既然有了产品,那么线路从何出走?梁平百里竹海中蜿蜒的“荔枝古道”,因保存完好的石板路和驿站遗址,成为这场“文化热”的美丽注脚。
东北人“老黑”的特色民宿“凤巢筑”就开在百里竹海中的竹山镇,离“荔枝古道”不远。
“荔枝热”叠加“徒步热”,让百里竹海的“荔枝古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许多游客循着唐诗中的线索,来此体验“一骑红尘”的意境,白天探访古道遗迹,夜晚则在竹林间民宿里围炉煮茶。
“我们要让游客能白天‘上天入地’,夜晚卧竹听风,把梁平的‘山水田园’玩出国际范儿。”卜芯说。
如今的梁平,正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这里不仅是田园,是湿地,是竹海,更是一条能“飞起来”的历史走廊。
城市建设,宜居也“争新”
漫步双桂湖畔,可见一湖碧水、烟波浩渺,水清岸绿、鱼跃鸟飞。《诗经》中寓意浪漫的荇菜点缀在湖面,湖内高等维管植物多达623种,脊椎动物有284种。
202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梁平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国际湿地城市。
鸟瞰“国际湿地城市”梁平。图/蒋胜斌
没有大江大湖的梁平为何能成为“国际湿地城市”?
双桂湖位于梁平城区,曾几何时,还是一个深受污染的水库。
“不能一直这么脏了!”2010年前后,原梁平县准备整治双桂湖水库。
在新城规划论证会上,激烈的争论持续了数月。“填湖造地能带来数十亿元土地收入!”“梁平不能没有自己的‘城市之肺’!”
最终,县里下定决心整治水库,这个决定,为城市存下了最珍贵的“生态本金”。
湿地公园怎么建?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没有滨海大泽,梁平人从祖先智慧中寻找答案。
“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为留住地表水发展农业,他们用了很多法子。”梁平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梁平境内有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这些都是‘湿地细胞’。”
梁平取长补短,充分用好当地中小型河流、水库、水田、池塘等资源,以“小微湿地+”的理念,构建小微湿地群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利用小微湿地发展有机农业、民宿旅游等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为缺水地区保护好、利用好湿地提供了典型案例。
从湖泊到沟渠,从堰塘到水田,从城区到乡间,目前,梁平全区拥有近2万公顷湿地资源,湿地率达11%,湿地保护率达52%。
同时,梁平还深度探索数智结合,提升湿地保护新水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提档升级建成区级智慧林长平台。
数字化,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城市治理。
在梁平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醒目地展示着“梁平区‘规建治’一体化综合场景”,四块分屏分别为“资源禀赋一本账”“新和富美一座城”“大美梁平一幅画”“统筹实施一盘棋”四大场景。
“我们可以通过‘资源禀赋一本账’查看整合全域资源数据;‘新和富美一座城’了解建设目标与路径;‘大美梁平一幅画’将规划目标转化为可视化空间形态,塑造具有梁平辨识度的城乡风貌;‘统筹实施一盘棋’打表推进落实建设目标和规划蓝图,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梁平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康丽说。
不仅如此,梁平还牵手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构建“研发—制造—培训—应用”一体化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共同打造低空全域数字经济样板。
“我们已经收集了梁平低空城市管理应用场景十大类68项具体需求清单,配合梁平进一步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成都纵横创始人任斌说。
站在都梁新经济产业园顶楼俯瞰,城市轮廓线与湿地景观相映成趣。因为梁平机场的存在,梁平的建筑普遍不高,都梁新经济产业园已是梁平最高的建筑,高度仅为84.25米。
但限高并未限制思路,限高并未限制发展。在这座“自愿限高”的城市里,梁平选择做一棵树:根系深扎沃土,枝叶拥抱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