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荣昌区中医院推拿科,有这样一位医生:患者说“找她聊聊天,病就好了大半”;同事唤她“平姐”,说她像大姐姐般温暖;她自己则说,从医近20年,始终记得“要做技术精湛有温度的医生”。她就是推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黄平。
一颗种子,扎根从医路
黄平与医学的缘分,始于童年里那股挥之不去的消毒水味。母亲常年被病痛折磨,深夜因疼痛辗转反侧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她心底。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个深夜,母亲哮喘急性发作,年幼的她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一刻的无助让她攥紧拳头:“一定要成为医生,亲手为妈妈解除病痛。”
这颗“医生”的种子,指引着她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她先后在三级中医院、三甲综合医院积累经验,如今成为重庆市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扎根荣昌区中医院,用近20年的临床实践浇灌着当年的初心。
一次考验,坚定医者心
从业多年,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始终是黄平心中的“特殊存在”。那是她刚实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棘手活”。
当时,60多岁的老奶奶瘦得只剩皮包骨,吃进去的食物和药物全都会原样排出,家属带着她来就诊时,几乎不抱希望。带教老师将这个病人完全交到她手上。“心里其实没底,但老师说‘要胆大心细’,患者也还抱着最后一丝期待,我不能放弃。”由于患者无法服药,黄平翻遍临床资料和古籍,决定尝试针灸治疗。
一个月后,老奶奶能喝米粥了;半年后,她能正常进食了。如今,80多岁的老奶奶仍会时不时给黄平打去问候电话。“那次经历让我明白,医学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仁爱与坚持。”黄平说。
一份坚守,诠释医者道
从初入医途到独当一面,黄平对医患关系的理解愈发深刻。“以前觉得‘按流程治病就行’,现在才懂,医患是战友,要一起面对病痛。”她会主动问慢性疼痛患者“最近压力大吗?睡眠好吗?”,因为“情绪、生活习惯都可能影响病情”。
作为科室带头人,她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老院区推拿科硬件设施不算新,她却主动申请将副主任医师挂号费降到普通医生的费用。她还将传统推拿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比如把骶髂关节错位的关节错缝术与MTT康复技术融合,不仅提升疗效,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脱下白大褂,黄平爱爬山。“在大自然里放空,能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她说,医生也是普通人,得平衡好工作与生活,才能更好地践行“健康使命”。
谈及“好医生”的模样,黄平用了三个词:“精准”——针灸取穴、诊断治疗容不得丝毫马虎;“共情”——患者不仅是病例,更是有心事的人,要懂他们的苦;“精进”——中医要传承更要创新,如今她正学习超声引导下针刺,让治疗更安全。她说:“好医生的‘好’,就在于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上,陪他们走过抗病的艰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