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9岁的重庆女孩茜茜(化名)最近总爱揉眼睛。于是,家长便带着孩子来到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就诊。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儿童眼保健科副主任许婷婷检查后发现:茜茜双眼的远视储备已耗尽,视功能检查显示存在“双眼调节过度伴融像异常”。
“这就像相机镜头一直对不上焦。”许婷婷解释道,茜茜的眼睛肌肉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使得调节灵活度指标异常——右眼仅3CPM,左眼仅4CPM(8-12岁儿童单眼正常值为5.5-9.5CPM),双眼协调能力也只有1CPM(8-12岁儿童双眼正常值为2.5-7.5CPM),这正是她视物模糊、容易疲劳的根源。
4次训练,带来惊喜改变
针对茜茜的情况,医院为她制定了个性化视功能训练方案:每周2次通过正镜阅读、反转拍、偏振立体图等工具,进行调节放松和融像训练。令人惊喜的是,4次训练后复查显示,茜茜的调节灵活度大幅提升,右眼达到13cpm,左眼达14cpm,双眼协调能力也恢复到8cpm。
许婷婷介绍,这种“假性近视样表现”通过视觉训练得到改善,说明其视力问题与视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但她也强调:“视功能训练需要专业评估,并非所有孩子都适用。”
警惕!调节功能异常或成近视“加速器”
许婷婷介绍,眼睛的调节功能就像“自动对焦系统”:看近时睫状肌收缩,看远时放松。常见的调节问题包括调节不足、调节不持久、调节过度、调节灵敏度不足等。调节功能异常最常见的症状有视物模糊、头疼、视疲劳、看东西有双影、阅读困难、容易困乏、远近聚焦转换困难以及对光敏感等。
当儿童出现双眼调节过度时,肌肉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短期内表现为假性近视,验光时显示有近视度数,但实际是可逆的;二是长期可能诱发真性近视。“这类孩子往往有这些特征:喜欢皱眉眯眼、阅读时串行、近距离用眼后会头痛。”许婷婷提醒,常规验光可能会遗漏视功能问题,建议同时进行调节灵活度、融像范围等专业检查。
调节训练的科学原理
视功能训练。
镜片阅读:在眼前逐渐增加正、负镜片,同时阅读40cm处的近视力表,以此改变患者的调节状态,增加调节幅度或帮助眼睛放松,改善调节过度问题,这种方法无需改变视标到眼睛的距离。常用设备有试镜架、镜片、近视力表。
反转拍(单眼/双眼)训练:通过正镜片看视标可让眼睛放松,负镜片看视标能增加调节刺激,交替翻转正负镜片并注视视标,让眼睛在放松与调节之间转换,从而锻炼眼睛的调节灵敏度。进行双眼训练时,还能引动一定的融像性聚散。
许婷婷表示,视觉训练就像健身需要科学计划,训练强度必须精准控制。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会安排视训师专人全程指导陪同孩子训练,确保每次训练都处于“有效负荷区间”。
许婷婷特别提醒,很多家长带孩子检查视力时,只做常规验光,却漏掉了关键的视功能检查。实际上,很多孩子的视力问题往往源于视功能异常,而非单纯的屈光问题。儿童视力问题如同拼图,只有找到所有碎片——屈光、视功能、用眼习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