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医生,我身上不痒了,夜里终于能睡个安稳觉。”60岁的张大叔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梁平区中医院皮肤科诊室。这位饱受结节性痒疹折磨多年的患者,经过“内调外治”的中医疗法,终于摆脱了夜不能寐的痛苦。
张大叔口中的胡医生,是胡馨予,一名从中医世家中走出的“90后”医师,以家学为根,以师承为翼,在基层医疗一线践行着“大医精诚”的信念,她用扎实的医术和仁爱的初心,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中医的成长篇章。
家学浸润与师承之路:铸就中医根基
胡馨予的中医情缘,始于童年时外公诊所里萦绕的药香。“小时候帮外公抓药,看他用几味草药就能缓解病人的痛苦,觉得中医神奇又温暖。”这份朴素的向往,成为她求学路上的明灯。2015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为进一步精进医术,她考研至成都中医药大学,拜师国医大师陈绍宏教授和四川省名中医卢云教授。
“老师们不仅传授医术,更教会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胡馨予回忆,在求学期间,老师们对每一个病例都反复推敲,对每一味药材都严格把关。这种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她的从医之路。 2022年硕士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梁平。“基层更需要中医药服务,我想把学到的本领用在乡亲们身上。”
返乡后,她并未停止求索。2023年,她拜师陕西省名中医梁君昭教授,并赴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进修,精研内科、外科与针灸技术。“师承是中医的魂,只有站在巨人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她将所学融入临床,逐步形成“辨证精准、用药灵活、注重实效”的诊疗风格。
临床淬炼:在挑战中彰显中医力量
独立坐诊的首个考验,是冬春季的甲流、乙流高峰。诊室里患儿哭闹、老人咳喘,日均接诊量近50人次。面对超负荷工作,胡馨予以中医辨证思维应对,为每位患者精准施治。
除了应对流感,慢性病管理也是她的重点。一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达15mmol/L,却因种种顾虑坚决拒绝打胰岛素。胡馨予没有放弃,耐心沟通,为他量身定制了中药调理方案,同时,密切跟踪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方。经过三个月的坚持,患者的血糖稳定在了6-7mmol/L,至今控制良好。“中医药不是慢郎中,找准病机一样能治急症、控重症。”她说道。
扎实的临床表现为她赢得认可——2023年被评为医院“优秀中医传承人”,2024年以生动易懂的科普宣讲荣获“最帅科普梁娃”称号。但对她而言,最高嘉奖是患者的信任:“胡医生开的方子管用还不贵”成了诊室外的口碑。
转型皮肤科:以中医特色破解“顽疾密码”
为拓展职业边界,胡馨予主动请缨调入皮肤科。为了提升专科能力,2023年她前往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进修期间,胡馨予认真学习现代皮肤诊疗技术和先进理念,她发现,许多皮肤病迁延不愈,恰是中医“内调外治”优势的用武之地。
学成归来,她心里有了底。她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思路,决心把学到的好方法用在梁平的患者身上。她率先在科室系统性地开展了多项中医特色治疗:针对顽固性皮肤病,她熟练应用火针疗法,为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患者带来积极疗效;尝试使用安全有效的中药外用方剂,辅助治疗真菌感染等病症。
胡馨予常说:“皮肤病是身体内部的信号。”如今,她灵活运用中药外洗、溻渍、特色药膏外敷等中医特色技术,月均服务患者超500人次。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诊室内,胡馨予正为一位荨麻疹患者把脉。窗外,候诊的人群安静有序。在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只有日复一日的望闻问切、一方一药的精心调配。正是这份平凡坚守,让千年岐黄之术在基层焕发光彩,守护着梁平百姓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