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深耕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领域二十余年,用创新技术为患者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他扎根基层,推动乳腺癌早诊早治,守护万千女性健康;他以共情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仅治愈身体病灶,更重建她们对生活的信心。他就是该院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乳腺外科主治医师陈茂胜。
创新技术,破解诊疗难题
2004年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毕业后,陈茂胜便专注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这类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曾让许多患者饱受折磨。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进修学习,通过自制模型、模拟训练、查阅海量资料,逐渐摸索出独特的诊疗思路。
陈茂胜临床工作中。
他创新开展了“非哺乳期乳腺炎微创旋切+灌洗术”,将原本1至2年的疗程缩短至12天左右,实现100%治愈率;自创的“抽脓+病灶去除术”,让处于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形成期的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即可完成治疗,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此外,他还带头开展乳管造影、乳腺钼靶下钙化灶体表定位等技术,为乳腺疾病诊疗提供了更精准的手段。
深耕公益,守护群体健康
除了临床诊疗,陈茂胜始终心系女性群体的整体健康。他率先在江津区推动母乳喂养技术的指导与推广,通过孕妇学校授课、基层宣讲、产科查房及母乳喂养门诊等多渠道,年均服务产妇达3000人次,让更多新手妈妈掌握科学喂养知识。
连续6年,他参与江津区“乳腺癌筛查”民生实事项目,每年筛查超10000人次。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全区乳腺癌早诊率从70%提升至87%,为乳腺癌的有效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者仁心,点亮生命希望
“医生不是神,但必须做患者最稳的靠山。”这是陈茂胜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医多年的坚守。
陈茂胜门诊工作中。
曾有一位孕期罹患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孕妇,就诊时一侧乳房已出现21处溃烂疮口,脓液渗出且散发异味。陈茂胜接诊后,经过精心治疗,耐心开导,在患者生产前成功控制了病情,让她避免了乳房切除的风险。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在患者眼中,陈茂胜最让人信赖的是他的“共情力”:他会耐心解释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焦虑;对病程长的患者,他坚持长期随访,灵活调整治疗策略;治疗中,他格外注重保护乳房外观和功能,尊重患者意愿,用温和而坚定的沟通给予她们坚持的勇气。
初心不改,诠释医者担当
从初入医途到独当一面,陈茂胜最大的成长是建立了“同病不同治 + 规范管理”的诊疗模式,实现了“早期患者不化脓、化脓患者不破溃”的目标。他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这类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关乎女性身心健康——那些因乳房变形而抑郁的患者,让他在治疗中加入心理疏导,“消除病灶只是基础,帮她们重拾自信,才是真正的治愈。”
同事们评价他“专业扎实、见解独到”,善于联合病理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力量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是年轻医生的榜样;而他自己,则用“温度、敬畏、生长”三个词诠释对“好医生”的理解:“医术可以量化,但共情无法计算;我们手握生命的砝码,必须常怀敬畏;医学在进步,医生更要不断学习,才能不负患者信任。”
脱下白大褂,陈茂胜喜欢带着钓竿去水边静坐。他说,钓鱼时的专注与耐心,和手术台上的状态异曲同工,“这让我更懂生命的规律,也更明白医生不仅是生命的干预者,更是自然与健康的守护者。”
从诊室到基层,从技术创新到人文关怀,陈茂胜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践行着一名医者的初心,在守护女性健康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