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匠心·医师节特辑丨彭水县人民医院侯春辉:守护“心”希望-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14 15:13:56
来源:彭水县人民医院

医者匠心·医师节特辑丨彭水县人民医院侯春辉:守护“心”希望

字体:

  “侯医生,多亏了您的救治啊。”彭叔叔向彭水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侯春辉连声道谢。此前,69岁的彭叔叔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剧烈胸痛,被确诊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当时患者血压高达240mmHg,随时可能血管破裂。侯春辉立即制定周密的保守治疗方案,通过精准控制血压心率,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

 与死神赛跑的“拆弹专家”

  在彭水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的14年里,侯春辉处理过太多这样的危急时刻。59岁的罗阿姨洗澡时突发心悸气促,侯春辉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完善肺动脉CT血管造影后确诊肺栓塞,并实施抗凝治疗而顺利出院。“心血管疾病就像定时炸弹,我们必须跑在死神前面。”

  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这四大“致命胸痛”就像四把悬在患者头上的利剑。

  面对这样的现状,侯春辉和团队决定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她解释道。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的三级联动。通过优化转诊流程、统一诊疗标准、建立绿色通道,将原本分散的医疗资源整合成一个高效的救治网络。

  侯春辉解释道:“时间就是生命,每缩短一分钟救治时间,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织就生命防护网的“架构师”

  决定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后,侯春辉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很多悲剧都源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侯春辉说。为此,她带领团队开展义诊、讲座、拍摄短视频,这些努力让5万多名基层群众掌握了心肌梗死等急重症的识别方法和自救技能。

  在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方面,侯春辉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她组建了由县内外专家组成的培训团队,对全县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理论讲解到现场实操,确保每个环节都规范到位。“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只要有疑问,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答。”侯春辉说。

  在医院内部,侯春辉每天都会到急诊科等重点科室进行业务指导。她推动建立的“一键启动”绿色通道,缩短了胸痛患者救治时间。2024年12月,彭水县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创造了从患者入院到手术导丝通过闭塞血管最短仅用23分钟的纪录。

  为了让救治网络更加高效,侯春辉牵头搭建了“心电一张网”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将全县40家医疗机构紧密连接,实现了心电图检查的实时传输和远程诊断。平台运行以来,共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出具常规心电图报告2.3万余例,出具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500余例,及时发现急性心梗患者50例,全部得到成功救治。

  “这套体系就像一张生命防护网,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牢固可靠。”侯春辉说。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彭水县的心血管急症救治水平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重获新生。

  永不停歇的“健康守门人”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侯春辉就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医疗服务。最初,她每年至少前往莲湖镇等偏远地区开展1次义诊和健康宣教。2018年起,她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每年走访5个以上基层医疗机构。7年间累计开展义诊、讲座40余次,通过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在她的持续努力下,基层医疗机构心电图传输率从2021年的66.67%提升至100%。

  2021年,侯春辉开始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一年间,她走遍彭水所有乡镇,诊疗患者3600余人次,指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开展心肺复苏、静脉溶栓等急救技术。在支援过程中,她发现许多房颤患者因未及时抗凝导致脑卒中,于是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申报了《改良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对农村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科研项目。通过建立微信群,她实时指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开展抗凝治疗。

  “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侯春辉说。未来,她计划到国内顶尖医院进修,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重点关注基层医疗网络建设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为彭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