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室里,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时,麻醉医生正专注地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和波形,他们往往被忽略,但手术全程都在默默陪伴患者度过。
医生操作。
误解之一:麻醉医生仅负责“打一针”?
“麻醉医生?不就是打一针让我睡着吗?”这或许是许多患者心头的疑问。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喻梦仙介绍,事实上,这仅仅是麻醉医生工作的开始。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苏醒,麻醉医生需要全程监测和调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波动、心跳频率、呼吸深浅、血液含氧量……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反应,精准调节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睡眠”中。如果突遇失血、血压骤降或心律异常等情况,麻烦医生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危机。
误解之二:全麻比半麻风险更高?
“医生,全麻是不是比半麻危险?我怕全麻醒不过来。”喻梦仙表示,这是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事实上,麻醉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长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型、长时间手术(如开胸、开颅、腹部大手术)或需要绝对安静不动的手术(如某些精细的眼科手术)。而半身麻醉常用于下腹部、下肢手术(如剖宫产、髋关节置换、阑尾切除)。它避免了对大脑意识的深度干预,对全身影响相对小,术后疼痛管理也更便捷。
喻梦仙强调,麻醉方式只看是否合适,我们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比如,一位健康的年轻人接受阑尾手术,半麻可能是优选;而一位有严重心肺问题的老人进行髋部手术,控制更精确、对循环干扰更小的全麻反而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误解之三:麻醉医生只是手术“配角”?
事实上,麻醉医生贯穿手术全程。手术前,麻醉医生要仔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优化术前准备(如调整血压、血糖,指导停用某些影响血液的药物),制定周密的麻醉计划,并详细解释流程,缓解患者的焦虑。手术中,麻醉一色会给你需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全程监测患者情况,并随时处理突发情况。手术后,麻醉医生要制定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康复初期。
“麻醉医生要掌握丰富的生理学、药理学知识,具备处理各种危急情况的能力。”喻梦仙说。
虽然麻醉医生不像外科医生那样引人注目,但他们默默守护患者。他们隐身于无影灯之外,做无形的守护之手,为每一台手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