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匠心·医师节特辑丨城口县修齐中心卫生院王礼隆:扎根乡土护健康 仁心仁术暖乡邻-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18 15:22:48
来源:城口县修齐中心卫生院

医者匠心·医师节特辑丨城口县修齐中心卫生院王礼隆:扎根乡土护健康 仁心仁术暖乡邻

字体:

  “别担心,喝两副中药就会好。”30年前,城口县一个小村庄里,赤脚医生轻抚着因腮腺炎肿痛难忍的小男孩,递过一包中药。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城口县修齐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全科主治医生王礼隆。“那碗药下去,肿痛很快缓解,那时我就想:医生真像保护神。”如今,当年的“甲耳寒”患儿已成为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从城口县巴山镇到岚天乡,再到修齐镇,25年的基层行医路,他始终记得那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温暖瞬间。

 

王礼隆坐诊。

 乡村健康守护者的成长之路

  王礼隆的从医之路充满历练与成长。2010年毕业后,他首先在城口县巴山中心卫生院工作,主要负责住院病人的收治工作。“那时候条件艰苦,但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快速成长。”回忆起早期的工作经历,王礼隆说道。

  2015年,王礼隆调任城口县岚天乡卫生院院长,同时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参加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那段时间最辛苦,既要管理卫生院,又要完成培训任务。”但正是这样的历练,让他既精进了医术,又积累了管理经验。

  2023年7月,王礼隆来到城口县修齐中心卫生院。在这里,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平衡行政管理和临床工作?“我尽量上午看诊,下午处理行政事务。”王礼隆说,“两个角色本质都是服务,只是方式不同。作为临床医生,我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当为病人解除病痛后,能深深地感受到我作为医生的存在价值;同样,作为医院管理者,我的职责就是带领好医院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和体验,为同事提供更好的的工作条件。”

 守乡亲健康的“土办法”

  在基层医疗工作中,王礼隆常常要面对老乡们对医疗认知的误区。“比如诊断明确的三级高血压不需要吃药,只要喝什么苦瓜汁三天就将正常……这是很危险的。”为此,他带领团队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老乡们听得懂的语言。“治病重要,但预防更重要。”王礼隆说。

  针对慢性病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王礼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办法”: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提醒;建立慢病管理微信群实时沟通;安排专人电话通知复查;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上门随访开展慢病监测检查。这些接地气的举措,让慢性病患者的复查率得到提高。

  让王礼隆最难忘的,是一名滕姓患者的转变。这位长期卧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站立行走项目”成功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时,看到他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帮着女儿带娃、做家务,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王礼隆说道。

 扎根基层的医者仁心

  作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王礼隆深知自己需要掌握“十八般武艺”。从医保政策解读到设备采购流程,从纠纷调解到质量管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他亲力亲为。在这些繁杂的管理工作中,他坦言最难掌握的是精细化管理。“我们大多是从临床一线成长起来的,管理知识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为此,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向同行取经,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王礼隆总结出了“三位一体”的留人策略。他推动制定了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待遇留人”确保薪酬合理,“事业留人”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感情留人”营造温馨工作氛围。这些举措取得了成效,目前卫生院不仅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还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人才结构。

  从医以来,王礼隆用仁心仁术诠释着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他充满期待:“通过我们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必将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这既是王礼隆的期盼,也是他继续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不竭动力。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