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匠心·医师节特辑丨重医附属康复医院“优秀医师”群像:以仁心践使命,以医术护安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19 09:11:13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医者匠心·医师节特辑丨重医附属康复医院“优秀医师”群像:以仁心践使命,以医术护安康

字体: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在节日到来之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评选出2025年度“优秀医师/优秀医务工作者”,他们分别来自临床、医技等不同工作岗位,以精湛医术托举生命希望,用仁爱之心诠释职业信仰,展现出“精进医术、仁心为民”的生动形象。

  唐婷:儿童康复路上的“守护使者”

  儿科/儿童康复科医师唐婷,秉持“精准评估、科学干预、全程关爱”理念,心系儿童康复。为脑瘫、脊肌萎缩症、孤独症等患儿制定康复计划百余份,日复一日地为特殊患儿点亮康复的希望。她不仅关注患儿的功能恢复,更注重与家庭的情感连接,耐心指导家庭训练,缓解家长焦虑,收获多面锦旗与感谢信。“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以爱育能”是她的座右铭。她说,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她前行的最大动力。未来,她将不断精进,以更精湛的医术守护“折翼天使”重获成长的力量,以更温暖的服务践行医者仁心的誓言。

  刘海燕:重症病房里的“生命摆渡人”

  重症康复科主治医师刘海燕以“医者仁心,医德为先”为准则,专注复杂呼吸道疾病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的综合救治。她成功主导多例重症患者管理,如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合并多种基础病的病例,通过精细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个体化的呼吸支持方案让不少家庭重获希望,收到患者赠予多面锦旗。未来,她将深耕呼吸支持技术创新,探索重症康复一体化模式,高效服务于更多危重患者。

  刘畅:康复战场上的“功能重塑师”

  大渡口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刘畅拥有14年临床及教研经验,擅长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及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专长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神经调控治疗。在科研与临床并重的道路上,她持续推动医疗技术创新,成功申报多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和专利,并以课题形式开展深度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在临床服务方面,秉承“功能重塑无小事,尊严重建成永恒”理念,帮助患者找回生活的尊严与自主权。未来希望进一步推动“精准康复”理念,结合AI评估与个性化治疗方案,让功能障碍患者获得更高效、人性化的干预。

  刘发金:吞咽障碍患者的“沟通桥梁”

  大公馆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发金扎根康复临床10年,曾于华山医院进修,在脑卒中、颅脑外伤等疾病导致的吞咽及言语障碍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鼻咽喉镜、吞咽功能造影等精准评估,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成功帮助众多患者实现从鼻饲依赖到自主进食、从言语障碍到流畅交流的康复转变。作为一名医者,始终坚持廉洁行医的职业操守,将“康复不仅是功能恢复,更是尊严重建”作为职业信念。未来,将继续深耕康复技术,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科普宣传推广早期康复理念,助力更多患者重获生活能力,回归家庭与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康复医学的人文关怀价值。

  伍秋含:心肺与重症康复领域的“技术尖兵”

  重症康复科主管技师伍秋含深耕心肺和重症康复14年。她致力于推动重症及心肺疾病康复技术的创新发展,率先开展系列创新性康复技术,帮助众多危重患者重获健康。针对困难脱机、严重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等重症及心肺疾病患者,治疗好转率达95%以上。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她不仅多次受邀在国家级学术平台分享临床经验,更带领团队在全国性专业赛事中斩获佳绩。诊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见证着她“以人为本”的行医初心;每一次成功的康复案例,都是对这份初心的最好诠释。未来,她将继续以匠心守护生命,用仁心温暖病患,在康复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车小涵:儿童康复赛道的“追光者”

  儿科/儿童康复科技师车小涵,2024年转型儿童康复领域后,半年完成治疗1300余人次。她主导的脑瘫康复方案成为科室经典案例,让2岁脑瘫患儿实现独立奔跑、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重获自主行走能力。作为科室带教骨干,坚持技能培养与人文关怀“双轨”带教,全年培养23名实习生,将医者的精神与智慧传递给年轻的学子;积极投身于健康宣教工作,获“健康中国传播案例二等奖”及国家级康复科普团队奖等荣誉。“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是她的座右铭,她始终将医德作为行医的第一准则,以温暖的笑容和专业的医术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

  王晓溶:生命重启路上的“执灯者”

  大公馆康复医学科(神康组)主管技师王晓溶,平日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深夜里专注反复推敲治疗方案,为无数功能障碍患者带来转机,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麻木的肢体渐渐有了知觉、偏瘫老人独自迈出第一步,都离不开她的精准评估与方案调整。她孜孜不倦地钻研专业知识,成功考取重症康复物理治疗国际认证;带着这份专业追求,她在第六届全国物理治疗科普大赛中勇夺西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在医院的教学舞台上,她连续两年蝉联讲课比赛一等奖。“患者的需求永远在第一位”是她的践行准则,办公室墙上挂满的锦旗,见证着她用专业为生命续航的坚守。

  彭婧越:康复教学领域的“双料能手”

  大公馆康复医学科(肌骨组)主管技师彭婧越,以四川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为起点,在香港理工大学专攻发展障碍人士复康领域,后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专业深造,获得全国手功能培训认证。在康复治疗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形成了系统的专业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多个专业学组的成员,她活跃在康复医学的学术前沿,连续多年在中华医学会物理治疗与康复学术会议等权威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国际医学教育论坛等高水平学术活动中获得表彰。未来,她将继续以专业守护健康,用教学传承技艺,在康复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朱红达:药事服务中的“安全卫士”

  药剂科主管药师朱红达以“保障药品安全、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药”为核心使命。他年均审方超万张,点评住院病历千余份,承担药学会诊、药学门诊工作,提供百余条临购建议及数十次会诊,获临床好评。他长期投身社区合理用药公益服务,廉洁行医的作风赢得患者信赖,所在药学门诊团队获评“党员先锋岗”称号,个人连续多年荣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表彰,2023年获重庆市药学服务技能竞赛九龙坡区团体一等奖。他“以专业守护健康,用真诚温暖人心”的座右铭,诠释着其药学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王丽馨:检验医学领域的“精准导航员”

  检验科副主任技师王丽馨深耕检验医学18年,始终践行“精准检验为临床导航,贴心服务为患者护航”的职业信念,工作零差错、零投诉。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主导完善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参与多项作业指导书修订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作为科室核心骨干,在川渝样本比对、生物安全检查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未来将继续以精准检验服务临床诊疗,用专业守护患者健康,为推动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从儿科诊室到重症病房,从康复训练室到检验窗口,从精准检验到合理用药,从功能康复到人文关怀,10位“优秀医师/医务工作者”用专业与担当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也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的生动缩影。医院将持续深化人才梯队建设,以榜样力量引领全体职工践行“整合医学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温暖的医疗服务,不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