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手术刀划破黎明前的寂静,当听诊器捕捉到生命的律动,当防护服成为抵御病魔的铠甲,他们正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值此之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推出“‘医’路心声——致敬榜样,致敬医师节”系列宣传,将目光聚焦近年来曾获国家级荣誉的重庆医者代表。
我们以对话为笔,以故事为墨,记录白衣执甲者们救死扶伤的温暖瞬间,聆听他们坚守初心的“心路历程”。透过这些鲜活故事,不仅能看见医者仁心的脉动,更能触摸到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今起,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向榜样致敬,向每一位守护生命的医师致敬!
杨俊荣,中共党员,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现任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针灸康复中心主任。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兼任重庆市长寿区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医者对话】
了解到您的治疗车里常备着糖果零食,是为什么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温暖细节影响了您的从医理念?
我的治疗车上装着一个满是糖果的小抽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这可是我的“急救法宝”。这些糖果零食,既能在患者突发低血糖时快速缓解症状,又能安抚哭闹的孩童。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特别温暖的画面始终鲜活如初。那是一位自闭症小患者,平日里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可有一天治疗时,孩子突然盯着我的头发看了很久,原来是在意我没戴发夹。更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这个孩子竟拉着妈妈特意去买了一枚发夹送给我。那双小手把发夹递过来的瞬间,我的心都要化了。这枚发夹虽然普通,却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
这样的温情时刻,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有很多。三十年前,我治愈了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如今她已健康长大,结婚时特意邀请我出席婚礼。看着曾经软弱无力的孩子成家立业,这种成就感是任何奖项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些点点滴滴,让我深深体会到“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分量。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带领团队不断优化“针灸+手法”结合疗法,在治疗自闭症、男科、妇科顽疾等领域取得突破,将AI技术引入针灸方案优化,提升精准度和效率。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我们推出“晨间五点半”“夜间门诊”等特色服务;开展“银针进社区”义诊活动;还通过“云上针灸”工程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偏远地区。
面向未来,我们要吸纳更多年轻医师参与中医传承项目,计划每年培养3-5名专业骨干;增设“学术沙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前沿技术,推动科室科研能力提升;聚焦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及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对我而言,医学的真谛就藏在这枚发夹和无数颗糖果构筑的温暖记忆里,藏在每一个患者康复的笑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