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手术刀划破黎明前的寂静,当听诊器捕捉到生命的律动,当防护服成为抵御病魔的铠甲,他们正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值此之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推出“‘医’路心声——致敬榜样,致敬医师节”系列宣传,将目光聚焦近年来曾获国家级荣誉的重庆医者代表。
我们以对话为笔,以故事为墨,记录白衣执甲者们救死扶伤的温暖瞬间,聆听他们坚守初心的“心路历程”。透过这些鲜活故事,不仅能看见医者仁心的脉动,更能触摸到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今起,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向榜样致敬,向每一位守护生命的医师致敬!
黄人杰,“优秀援藏干部人才”,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医者对话】
援藏过程中,接诊的哪个病人让你深信医学的意义?
作为重庆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一员,从2024年7月来到芒康县人民医院担任内一科主任,这一年里,我接诊过不少患者,但广东游客冯先生的生死救援经历,让我对“医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是2025年4月30日深夜11点半左右,我已经下班回家,突然接到医院急诊科值班医师周卫的电话,说有位游客突发胸口剧痛、全身冷汗,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支援。我没多想,立刻往医院赶。到了急诊科,看到冯先生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结合他的症状和病史,我迅速判断可能是急性心梗,这可是分秒必争的急症,稍有耽误就会危及生命。
我马上组织团队采取紧急措施,一边稳定他的生命体征,一边用温和的语气安抚他和家属。异地他乡突发重病,他们心里肯定又慌又怕,我多说几句宽心的话,或许能帮他们稳住情绪,也能让治疗更顺利。经过一番抢救,冯先生的情况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县级医院的设备和资源有限,要想让他得到更彻底的治疗,必须尽快转往昌都市人民医院。
于是,我立刻联系了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向睿教授(重医附属第一医院援藏昌都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协调转院事宜。5月1日凌晨1点半,芒康县人民医院的120急救团队出发了,郎加医生、阿江护士还有驾驶员昂旺罗布,陪着冯先生踏上了300公里的转院路。那段路我太熟悉了,全是险峻的山路,路况差还颠簸,正常要开8个小时,可他们凭着专业和担当,只用了5个小时就把人安全送到了昌都市人民医院,为后续治疗抢出了黄金时间。
后来听说,向睿早就带着团队在医院等着了,一到就立刻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护士、放射科技师也都全程配合,最终冯先生转危为安。这件事过后,冯先生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还提到希望能表彰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这让我特别感动。
其实,在医疗援助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想着能为当地多做些事。我牵头成立了心血管专科检查室,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等8项院内新技术新项目,还制定了不少规范化诊疗流程,就是希望能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让当地百姓和像冯先生这样的游客,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得到救治。
这段经历让我确信,医学不只是治病救人的技术,更是能在危急时刻给人希望、守护生命的力量。如今,我已回到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继续工作。在芒康的这段时光,有挑战也有艰辛,想起当地医护人员诊疗能力的逐步提升,就觉得所有付出都无比值得。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医者仁心”的重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用专业守护患者健康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