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手术刀划破黎明前的寂静,当听诊器捕捉到生命的律动,当防护服成为抵御病魔的铠甲,他们正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值此之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推出“‘医’路心声——致敬榜样,致敬医师节”系列宣传,将目光聚焦近年来曾获国家级荣誉的重庆医者代表。
我们以对话为笔,以故事为墨,记录白衣执甲者们救死扶伤的温暖瞬间,聆听他们坚守初心的“心路历程”。透过这些鲜活故事,不仅能看见医者仁心的脉动,更能触摸到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今起,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向榜样致敬,向每一位守护生命的医师致敬!
韩安强,全国先进工作者,铜梁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医者对话】
作为一名老年医学专家,在医学技术之外,你对年轻子女有何建议?
作为长期奋战在老年医学领域的医生,我每天接触大量老年患者,深刻感受到对老人的关怀绝不止于疾病治疗,子女的角色尤为关键。在此,想和年轻子女们分享几点建议。
多“看见”老人的心理需求。老人们常说“没事不用惦记”,但内心深处对陪伴的渴望其实很强烈。不一定非要花大量时间,哪怕每天抽几分钟听他们讲讲琐事,打个电话、发段视频,节假日坐下来一起吃顿饭,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尤其要注意,别用“我是为你好”替他们做所有决定,比如穿什么衣服、买什么菜。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就是维护他们的尊严。多与老人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避免让情绪积压,这比什么都重要。
做老人健康的“有心人”。很多老人不愿麻烦子女,身体不舒服时会瞒着、拖着,这很容易耽误病情。除了引导老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子女主动记一下老人的用药清单、过敏史,定期陪他们做体检。大家也可以学一点基础的健康监测知识,比如怎么量血压、观察血糖变化。提前了解附近医院的就诊流程、备好常用药,真遇到突发情况时才能不慌乱,为老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帮老人“留住”生活的热情。年纪大了不代表就要“待着不动”,子女要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陪他们一起外出旅游、散步,支持他们养花、练太极,或者参与社区的老年活动,哪怕只是和老邻居聊聊天,都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用”“被需要”。说到底,老人最需要的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不仅关注他们的身体,更在意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们的自主意愿。
作为老年医学工作者,我和团队始终在努力,从创建区内首个老年医学科,到推广老年慢病规范化诊疗和安宁疗护技术,都是希望能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安享晚年。
2023年3月,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牵头创建区内首个老年医学科。经两年多发展,科室开放床位86张,月均门诊近4000人次,多次救治百岁危重患者。今年初,联合骨科为103岁老人成功实施股骨骨折手术;科室还获评区老年医学质控中心、全国老年营养示范病房,加入全国老年医院联盟,为老人提供“一站式”诊疗,免去多科奔波。
从医多年,我深知技术与人文关怀同等重要。此次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未来,我将继续深耕老年医学、推动医养结合,也盼年轻医务工作者坚守热爱与关爱,在岗位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