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声 致敬榜样│白时玲:左手执医救病患,右手持爱暖家庭-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0 11:43:40
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医”路心声 致敬榜样│白时玲:左手执医救病患,右手持爱暖家庭

字体:

  前言:当手术刀划破黎明前的寂静,当听诊器捕捉到生命的律动,当防护服成为抵御病魔的铠甲,他们正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值此之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推出“‘医’路心声——致敬榜样,致敬医师节”系列宣传,将目光聚焦近年来曾获国家级荣誉的重庆医者代表。

  我们以对话为笔,以故事为墨,记录白衣执甲者们救死扶伤的温暖瞬间,聆听他们坚守初心的“心路历程”。透过这些鲜活故事,不仅能看见医者仁心的脉动,更能触摸到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今起,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向榜样致敬,向每一位守护生命的医师致敬!

  白时玲,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类),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

  【医者对话】

  作为一名基层医护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的称号对你来说会不会是一种压力?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大多是常见病、多发病,不像大医院的专家那样诊治疑难杂症。但在我看来,哪怕是患者一点小小的不适,经过我们的治疗能得到缓解,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记得有位慢性病患者,因为觉得治疗周期长,心里没底,打算放弃。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抽时间跟她聊天,给她讲其他患者康复的例子,慢慢帮她重新建立起信心。后来她出院时跟我说:“医生,您不光治好我的病,更让我感觉到被尊重、被关心。”其实医学的温度,就藏在这些日常细节里,藏在和患者每一次真诚的交流中。

  从学医那天起,我们就立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这件白大褂对我来说不只是工作服,更是对生命的承诺。从医这20年,我心里总想着:穿上白大褂,就得对得起这份誓言。

  这次能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这个荣誉,说实话,我特别荣幸,也很激动。但我更明白,这份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对我来说,这是更大的动力。

  很多人觉得我把工作和家庭平衡得挺好,其实我就是尽力做好每个角色该做的事。作为医生,要对患者负责;作为妻子,要支持丈夫;作为儿媳,要孝顺老人;作为母亲,要照顾好孩子。

  我丈夫是名军人,2010年他在抗洪抢险时受了重伤,左肾和脾都切除了。那段时间,婆婆因为担心儿子,抑郁症也加重了,整晚睡不着觉。我一边在医院照顾丈夫,一边带着婆婆四处看病,晚上还要摸黑看看婆婆在不在,就怕她想不开。

  儿子小时候得过肺炎,留下肺实变的后遗症,当时每个月都要去复查,来回得倒3次车,坐两个多小时。有次孩子问我:“爸爸怎么总不在?”我只能跟他说:“爸爸在保护大家呀。”

  前几年,我在发热门诊值守,给红码、黄码的人做核酸。那时候公公婆婆快70岁了,儿子要小升初,女儿才两岁多,我只能隔着防护服打电话嘱咐家里的事。

  这些年,我不光做临床工作,还兼过医务科长,负责医院创建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的工作,也得过渝北区里的“卫生健康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医务工作者”这些荣誉。其实我丈夫虽然常年不在家,但每次我遇到难题,他都会帮我想办法,逗我开心。有他在身后支持,我就有勇气面对所有困难。

  现在我是党员,更是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以后我会继续提高专业技能,给患者更好的服务,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当好大家的健康守护者。作为道德模范,我也想做好带头作用,带动更多人孝顺老人、关爱家人,一起向上向善,为咱们的文明家园出份力。

【纠错】 【责任编辑: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