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中心卫生院手术室里,一场特殊的手术正在进行——彭水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鑫旭主刀,为一名38岁胸椎骨折患者成功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此次手术标志着彭水县通过“县聘乡用”人才机制,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骨科诊疗能力实现重要突破,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
作为彭水县“县聘乡用”人才项目的重点派驻专家,张鑫旭从2025年2月起便扎根郁山镇中心卫生院。依托“科室对科室”的精准帮扶机制,他围绕骨科诊疗开展了十余场专项技术培训,帮助卫生院梳理并重建了骨科手术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和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同时,在他的指导下,卫生院引进了C型臂X光机等关键诊疗设备,为开展复杂骨科手术搭建了坚实的硬件与软件基础。
此次手术的患者因高处坠落导致胸椎爆裂性骨折,椎体高度丢失,且存在神经受压的高风险。据了解,以往遇到这类复杂伤情,患者需紧急转往40公里外的县级医院救治,不仅可能增加二次脊髓损伤的风险,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在此次手术中,从术前精准的影像学评估、伤情分型,到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椎管减压等关键操作,再到借助C型臂X光机实时透视定位以确保复位固定效果,张鑫旭全程主导并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将县级医院成熟的诊疗技术体系直接“复制”到基层卫生院。
“张主任不只是教我们怎么操作,更把脊柱生物力学稳定原理的实际应用方法讲得透彻,让我们从理论认知到实操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全程参与手术的郁山镇中心卫生院骨科医师唐鹏说。
为让下沉的医疗技术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彭水县卫生健康委还配套推出了“1+1+N”骨干医师跟师培养模式:要求每1名下沉专家至少带教1名卫生院业务骨干,再以这名骨干为核心,带动科室 N名医护人员共同提升专业能力。张鑫旭在驻点期间,除了开展示范性手术,还协助卫生院建立了标准化的术后康复路径和长期随访跟踪制度,形成了“诊疗—康复—随访”的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诊疗效果。
彭水县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郁山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开展胸椎手术,是全县深化“县聘乡用”机制、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具体成果。下一步,彭水县将继续优化这一人才帮扶模式,重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微创诊疗技术水平,以及对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处置能力,全力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