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这座山水之城与工业重镇的交汇处,一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耦合正在上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力争实现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通过精心“传承式”、精准“滴灌式”、精细“管家式”的金融服务,农行重庆市分行也走出了一条服务破解民营企业发展资金困局的差异化路径。
“金融服务是一种传承”
在重庆永川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绿佳新能源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整车及配套生产项目建设正进行收尾工作,迎接9月的试生产。
绿佳新能源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总经办总经理应忠华(中)向农行工作人员介绍企业情况。(朱俊洁 摄)
这家从浙江台州引进的企业,从准备签约到项目建设再到预计投产仅用不到一年,更新了永川招商引资的“新速度”。而支撑这个“速度”的,是农行重庆市分行打造的“传承式”跨区域金融服务链。
“绿佳在国内的金融服务,农行是主力。”农行重庆永川支行副行长丁伟说,我们和他们合作,也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作为绿佳新能源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唯一的金融合作伙伴,在企业正式入驻产业园之前,农行重庆市分行便联动农行浙江分行组建“跨省服务专班”,靠前了解企业入渝需求,帮助其对接本地资源。
从账户开立到信贷支持,农行重庆永川支行全程服务,最终为该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5000万元。“合作的整个过程就像给移植的树苗配上专属营养师。”绿佳新能源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总经办总经理应忠华说,“农行甚至连企业发展土壤的酸碱度都帮我们考虑周全了,我们很满意。”
像绿佳一样受益的企业还有很多。在重庆永川,农行重庆永川支行围绕区内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目标,对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通过分类制定营销清单,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精心服务民营企业。
“金融服务讲求细水长流”
走进重庆磐谷动力的展厅,墙上数十张发明专利证书格外醒目。这家专注高速大马力发动机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曾因“技术值钱、厂房不值钱”陷入融资困境。
农行工作人员向重庆磐谷动力工作人员(左一)了解企业情况。(朱俊洁 摄)
从1992年成立至今,企业发展有起有伏。“33年,一家民营企业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怎么生存?”重庆磐谷动力有关负责人坦言,“技术是核心。”
该负责人介绍,高速大马力发动机行业技术门槛高,产出周期长,是一个需要厚积薄发的潜力行业。这意味着,打好持久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研发投入占营收的8%至10%,但传统信贷模型只认厂房设备抵押,资金流成了发展的拦路虎。”该负责人说。
企业发展怎么办?在日常走访中,农行重庆永川支行接触到了重庆磐谷。“我在哪儿,客户就在哪儿。”农行重庆永川支行公司业务部经理申镇瑀说,正是因为农行常态化的走访机制以及精准的需求捕捉,让那时的磐谷看到了希望。
金融机构怎么帮?在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融资需求后,永川支行通过行内“技术流”综合考量企业经营情况,精准画像,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短时间内完成了业务审查审批、授信等流程。
从2023年授信3000万元,到今年7月追加到6000万元授信,磐谷不断汲取金融“养分”,快速成长。2025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0%。
事实上,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近年来,农行重庆市分行持续优化信贷政策激励机制,提升民营企业服务质效。针对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效率,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金融服务要全方位覆盖”
在永川港桥产业园松溉片区,有这样一家定制玩具制造商——重庆钜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它拥有迪士尼官方知识产权授权生产迪士尼定制玩具7000余个品种,还是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乐和乐都的合作生产商。
重庆钜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定彬(中)和农行工作人员看产品包装制作。(朱俊洁 摄)
随着销量大幅提升,该公司于2024年筹(扩)建二期生产车间,总投资2000万元,新增生产车间及员工宿舍1.3万平方米,引进力劲注塑机40余台。
“干这一行需要囤积原材料。有的材料春节期间价格可能是现在的十倍。”重庆钜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定彬说,“通常来说我们会囤200吨左右,这也意味着流动资金的需求非常大。”
农行重庆永川支行主动上门对接,深入了解钜钛塑胶的产品结构、发展优势,依托农行内部丰富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个性化制定了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信贷支持1000万元。
农行的金融服务不止于对公层面。早在双方合作前,该行便为胡定彬一家提供丰富的个人业务。农行重庆永川朱沱支行网点负责人蒋跃川认为,“金融服务要全方位推进,我们希望成为客户的‘管家’,让他们深度信赖,金融相关的事情都能交给我。”他表示,后续希望针对钜钛塑胶外贸方面,双方有更深入的合作。
“金融不该是高高在上的流水,而要成为浸润土壤的地下水。”农行重庆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重庆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创新实践正在持续深化。未来将重点推广“产业+金融”的智能服务模式,助力民营企业拔节生长。(朱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