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医附二院核医学科成功运用分子影像技术,为一名长期受不明原因低血糖困扰的患者精准找到并确诊了“元凶”——胰岛素瘤。该项技术被称为“GLP-1受体显像”,能够像“生物导弹”一样精准找到体内隐藏的肿瘤。
48岁的李女士过去两年来反复出现心慌、手抖、冷汗甚至意识模糊的低血糖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她经历了多次常规检查,却始终找不到病因。临床医生高度怀疑是胰岛素瘤——一种会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的胰腺肿瘤,但由于肿瘤体积小、位置隐蔽,一直无法明确诊断。
就在治疗陷入僵局之时,重医附二院核医学科团队带来了转机。他们采用了一项名为“GLP-1受体显像”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胰岛素瘤细胞表面一种特殊标识物(GLP-1受体),通过注射微量放射性标记的追踪剂,使PET/CT设备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结果,图像上明显显示出胰腺部位有一个异常亮起的小点,胰岛素瘤终于被成功锁定。随后,李女士顺利接受手术,病理结果与影像诊断完全一致。
胰岛素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90%以上直径不足2厘米,传统影像检查很容易漏诊。而GLP-1受体显像技术对其诊断灵敏度高达95%以上,特异性接近100%,实现了“毫米级”精准定位,为后续手术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病例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典范。从临床医生凭借经验初步判断,到核医学科精准显像定位,再到外科手术完整切除——每一个环节紧密衔接,共同为患者打造出一条高效、安全的诊疗路径。未来,核医学科科室也将继续推进分子影像技术在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加强与各临床科室合作,持续提升医院复杂疾病综合诊治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学的进步。(向秋月)
【纠错】 【责任编辑: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