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这层仅0.5毫米厚的透明组织,是眼睛视物的“第一道门户”。然而,因感染、外伤、变性等引发的角膜病变,正悄然夺走无数人的光明。重庆普瑞眼科医院名誉院长谢汉平表示,由于角膜组织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混浊或损伤,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角膜移植成为了重见光明的重要方式。
角膜移植。
角膜病发展到哪一步需要移植?这些信号别忽视
角膜就像相机的镜头,一旦混浊或受损,光线无法进入眼内,视力便会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失明。谢汉平表示,角膜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弱,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尽早考虑角膜移植:
1.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后,角膜形成白斑或斑翳,且病情稳定半年以上,视力下降至0.1以下;
2.被酸、碱等化学物质烧伤后,角膜出现瘢痕性混浊,影响视物且受伤已超过半年;
3.角膜溃疡持续恶化,出现穿孔风险,或蚕食性角膜溃疡向中央区域蔓延;
4.圆锥角膜患者病情进展,角膜持续变薄、前凸,佩戴眼镜或硬性角膜接触镜已无法矫正视力;
5.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眼外伤后角膜瘢痕等导致视力严重受损,且药物治疗无效。
谢汉平表示,角膜病发展具有不可逆性,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病变范围扩大,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一旦出现视力骤降、眼睛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角膜移植并非“换整个眼球”三类术式精准匹配病情
不少患者对角膜移植存在“换眼球”的误解,谢汉平表示,角膜移植只是替换病变的角膜组织,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手术方式可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内皮移植术三类,实现精准治疗。
术式选择的核心是“最小损伤、最大收益”,需要结合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术后护理“三分治七分养”这些细节决定手术成败
角膜移植术后的护理直接影响移植片的存活和视力恢复,谢汉平总结了四大关键注意事项。
一是严防感染与外伤:术后1个月内避免眼部沾水,洗澡洗头时需用防水眼罩保护;半年内禁止剧烈运动、游泳,外出时佩戴防护镜,防止异物入眼或碰撞。
二是规范用药不松懈:抗排斥药物需长期使用,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滴眼药水前需清洁双手,多种药物间隔5分钟以上,以保证药效。
三是定期复查不可少:术后2周、1个月、3个月需按时复诊,之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角膜排斥反应、眼压等指标;若出现眼红、眼痛、视力突然下降,需立即就诊。
四是生活习惯要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忌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