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医院)脑病中心团队成功完成“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这项技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该院在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也让区域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微创、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服务。
不久前,67岁的代先生因持续头昏痛前往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医生发现他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存在一个动脉瘤,大小约2.7×4.0×2.6mm。据介绍,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脑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浆果样”突起,就像藏在脑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易引发致命性出血,代先生的这一病灶若不及时干预,随时面临破裂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一高危病例,江津区中医院脑病中心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联合心病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对代先生的病情、身体耐受情况以及手术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经过反复研讨,专家团队认为,传统治疗方式对该患者的适配性有限,而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 作为当前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能更精准解决病灶问题,最终确定采用这一方案为代先生实施治疗。
手术由该院脑病中心主治医师袁攀主刀,术中医疗团队通过代先生的股动脉建立微创通道,将密网支架精准输送至动脉瘤瘤颈位置并成功释放。这种密网支架是高金属覆盖率的血流重塑装置,既能有效隔绝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又能实现载瘤动脉重建,顺利为代先生“拆弹”。手术顺利。
据了解,在此之前,江津区中医院脑病中心已成熟开展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成型等多种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此次密网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是该院在颅内动脉瘤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推动神经介入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持续提升脑血管疾病诊疗能力,更好守护区域群众的脑血管健康。
同时,医院专家也提醒,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人群以及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者,均属于颅内动脉瘤高危群体;建议45岁以上高危人群及60岁以上老年人,定期通过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进行脑血管筛查。若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或持续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目前江津区中医院已24小时开放“脑卒中介入绿色通道”,可随时为患者提供快速、精准的救治服务,最大程度降低脑血管疾病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