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属大足医院:智慧后勤撑起 “双保障”患者就医更暖心-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05 11:00:39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

重医附属大足医院:智慧后勤撑起 “双保障”患者就医更暖心

字体:

  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后勤服务不仅是“保障线”,更是“体验线”。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通过打造智慧后勤体系,既为智慧医院筑牢运营根基,更让患者就医体验持续升级。

  今年4月,在全国第八届医院后勤发展大会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报送的《节能降耗的创新管理与成效》案例,获评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典型案例”。该院凭借智慧后勤建设的扎实成果,为基层医疗机构后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大足经验”。

  智慧平台筑根基 实时监测管能耗

  走进重医附属大足医院,看不见的“智慧大脑”正为后勤管理保驾护航。该院搭建的后勤一体化管理平台,整合了智慧用电、水能耗管理、智慧后勤一体化三大核心模块,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让“看不见的能耗”变得清晰可控。

后勤一体化管理平台。

  据医院2025年6月工作简报显示,通过智慧用电系统,医院可精准掌握各区域用电情况,系统不仅能统计各区域用电量变化,还能实时捕捉漏电隐患,当月就预警195处漏电风险,均已纳入后台密切监测,并对隐患进行维护整改;在用水管理上,监测区域包括地下室(含洗浆房、血透蓄水池)、住院楼、门诊楼用水量居前三位,针对296条用水设备离线报警,工作人员均在1-3分钟内完成恢复,保障用水监测不中断。通过用水量异常报警情况,可预测出地下漏水的可能性,能够及时维修补漏。

  “以前能耗管理靠人工抄表、估算,现在通过智慧平台,每一度电、每一方水的去向都能精准追溯,为节能降耗提供了数据支撑。”医院总务科科长向洁介绍,平台还同步临床报修、车辆及机电设备巡检等工作,6月报修工单604单,工单完成率100%,后勤服务效率有效提升。

  技术管理双发力 多措并举降成本

  智慧平台的背后,是医院在技术改造与管理优化上的“双管齐下”。为挖掘节能潜力,该院从设备升级、系统建设、制度完善三方面入手,打出节能降耗“组合拳”。

  在设备改造上,医院对高耗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将全院4.7万盏荧光灯更换为LED节能灯,步梯区加装红外线感应开关,地下车库用声控开关;对中央空调、锅炉、扶梯等大功率设备进行变频改造,其中扶梯在30秒无人搭载时自动切换至节能模式,功率从9千瓦降至3千瓦,中央空调通过自动变频功能已累计节约电力126.8万度;锅炉燃烧器改造后,热效率超99.9%,天然气消耗从500立方米/小时降至320立方米/小时,烟气排放达到NOx<30mg的高标准。

  在节能系统建设上,医院变“废”为“宝”:搭建锅炉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将外排蒸汽转化为热水用于洗浆中心;建设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楼顶雨水用于园林绿化灌溉;打造消毒供应纯水回收系统,回收纯水机分离的自来水供洗涤中心使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管理层面,医院建立了常态化节能巡查机制:每日18:30对办公区域设备关闭情况进行固定检查,每月开展一次全院范围巡查,重点核查空调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私用等问题;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及考核制度》,对违规科室按25元/次、扣考核分0.2分/次进行处罚,2024年累计考核违规科室227次,形成有效约束。此外,医院还优化锅炉运行时间,结合临床需求,整合洗涤、消毒、热水供应时间差,有效将燃气蒸汽供应集中在6:00-12:00、13:30-18:30,每日减少运行约1小时,年节省燃气11.6万立方米。

  成效积极惠民生 绿色发展谱新篇

  一系列智慧后勤举措的落地,让医院节能降耗成效积极。数据显示,该院全院能耗较2023年同比下降145万元,下降率达9.9%;春秋季对行政办公的空调实行集中管理,在室外温度≤30℃、≥5℃时统一关闭,单月可节省电力约20万度;行政办公空调用电精细化管理后,用电量下降,能源浪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此次获奖是对医院后勤改革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持续推进绿色医院建设的激励。”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扩大节能应用范围,深化智慧后勤管理系统功能,加强全员节能意识培训,让智慧化、低碳化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绿色的医疗服务环境。(蒋永劲)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