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视力检查,散瞳真的有必要吗?-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05 14:29:43
来源: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

孩子视力检查,散瞳真的有必要吗?

字体:

  “医生,我们孩子半年前刚散过瞳,这次复查还要做吗?”“散瞳对孩子眼睛有没有伤害啊?”“每次检查都要散瞳,实在太麻烦了!”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小儿眼病及视光科门诊,这样的家长疑问从未间断。看着孩子滴完散瞳药水后怕光、看近模糊的不适模样,家长们既心疼又担忧。究竟什么情况下必须散瞳?什么时候可以免去这一步骤?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小儿眼病及视光科副主任吴平,今天就为家长解开这个谜题。

  什么是散瞳验光?

  散瞳验光,医学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是通过滴用特定眼药水使眼睛的睫状肌暂时放松,同时伴随瞳孔散大的检查方法。医生会在睫状肌麻痹、调节功能暂时消失的状态下验光,以获取排除调节干扰后的真实屈光度数。

  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调节能力非常强,当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产品时,容易导致调节痉挛,表现为“假性近视”。如果把眼睛比作一台自动对焦相机,散瞳验光就是暂时关闭“自动对焦”功能,帮助我们获取眼睛最真实的“原始参数”。

  哪些情况必须要做散瞳验光?

  初次验光的儿童,尤其是12岁以下孩子,建议散瞳获取准确的初始度数;

  存在中高度远视(≥300度)、高度散光(≥200度)等复杂屈光问题;

  有斜视、弱视等特殊眼部疾病的孩子;

  孩子视力波动明显,“一会儿好,一会儿差”,怀疑为假性近视;

  近视进展过快,如半年内度数增长超过100度;

  视功能检查发现明显调节痉挛。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有青光眼倾向、浅前房等特殊情况,是禁用散瞳的,这也是为什么散瞳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的原因。

  哪些情况可能不需要每次散瞳?

  12岁以上青少年,如果近视进展不明显,且眼轴变化平稳,可进行小瞳验光,但若结果存疑仍需要散瞳;若半年前已散瞳验光,且期间度数变化不大,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小瞳孔下复验;部分随访复查只需监测眼轴长度变化,不一定每次都要重新散瞳。

  科学近视管理,不只有散瞳

  吴平提醒,散瞳验光只是儿童近视防控中的一环。近视防控的核心目标是推迟近视发生年龄,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家长作为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关注孩子近视发展的四个阶段,做好近视管理“四查一建档”。建议孩子3岁以后,家长应定期带其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连续跟踪检查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