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松山医院一名因车祸导致颈椎滑脱、高位截瘫的患者,在骨科与多学科团队协作下,成功完成高难度颈椎复位与重建手术,挑战禁区,“断颈”归位。
一场车祸,颈椎滑脱截瘫
7月4日,张女士乘坐的货车不幸撞击护栏并发生翻覆。当救援人员将她从变形的车辆中救出时,她的肩颈部以下,所有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颈5椎体滑脱伴截瘫。病情极其危重,当地医院迅速建议转院。怀揣最后一线希望,患者家属慕名将张女士送至重庆松山医院骨科。
为及时、高效救治患者,重庆松山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在骨科主任王爱民指导下,王剑岚脊柱外科团队给予患者稳定颈部、药物治疗同时,协调相关科室,尽快完善相关检查,避免损伤加重。经诊断,张女士颈5椎体滑脱伴截瘫;颈髓横切损伤;颈椎骨折(C6、7);硬膜外血肿(颈段);肺部感染。
挑战禁区,“断颈”归位
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继发性损伤将持续进展,最终危及患者生命。然而,手术本身亦面临极高风险。除病情复杂外,颈椎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密布重要神经、血管,操作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大出血、加重损伤、引发生命危险。
因此,颈椎手术好比刀尖上的舞蹈,滑脱移位的颈椎手术更是困难。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最终决定迎难而上,为张女士力争一线生机。
颈部示意图。
术前,骨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ICU)、神经疾病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等进行了深入的多学科会诊(MDT)。专家团队全面剖析病情,最终制定了“经后路颈5椎体滑脱切开复位、植骨融合+C4-C7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案以及应急预案。
手术在王爱民指导下,由王剑岚、向滔等组成治疗团队实施。术中景象印证了之前的预估:患者颈部韧带大面积撕裂,椎管内充满了积血、脑脊液和组织水肿,解剖结构模糊不清,每一步操作都如同“拆弹”。
治疗团队在显微镜辅助下,细致清除血肿与受损组织,逐步显露椎体结构,解除错位椎体绞索、完成滑脱椎体复位。
随后,在C4至C7节段精准植入8枚螺钉,建立起牢固的内固定系统,实现了颈椎序列与稳定性的重建,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也为神经功能的可能恢复创造了有利的生物学环境。
多学科联动,为生命驻防
手术成功仅是闯过第一关。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接受进一步治疗与护理。
在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等多学科严密监护,呼吸支持、抗感染和循环管理协同治疗下,患者一次次化险为夷,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及时手术干预和多学科协作也为神经功能最大化恢复奠定重要基础。术后,张女士已可从平卧到倚床坐姿,身体知觉也逐步从肩颈部恢复至腹股沟区,目前处于进一步康复过程中。
重庆松山医院负责人表示,该例颈椎滑脱合并截瘫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重庆松山医院在脊柱外科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更展现出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现代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核心价值。多学科团队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学理念,真正实现了从救活到救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