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森制药“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俯瞰图。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25年5G工厂名录》进行公示,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森制药)“现代药品生产技术创新应用5G工厂”凭借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果成功入选。
生物医药产业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明确规划的千亿级重点产业。近年来,华森制药以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核心,积极打造人工智能辅助医药工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新生态。
华森制药本次入选的5G工厂项目,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架构,构建起覆盖原料采购、智能制造、质量追溯、仓储物流的一体化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了药品研发、生产、质量管控及物流仓储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运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与生产效率,构建起了一个高效、智能的生产运营体系。
华森制药研发大楼。
“AI+生产”助力质量跃升
都梁软胶囊,是华森制药生产的一款中成药产品。该款药主要是从白芷、川芎等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再制成胶囊。虽然生产线是自动化的,但物料采用人工管理方式,难以对物料进行追踪,影响物料及时供应。同时,对人工经验依赖程度高,质量控制面临挑战,可能造成不同批次药品质量存在波动的风险。
如何让药品的均一性更好,质量更高、更稳定?华森制药将目光瞄准了数字化。
2019年8月,华森制药在荣昌国家高新区的“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投入使用。该智慧工厂建有全自动智能中药提取生产线和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等,全面实行MES、BMS、EMS、SCADA、DCS等人工智能系统,运用5G、AI、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药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以都梁软胶囊为例,其生产全过程在“智慧大脑”的支持下实现了集中数字化管控与可视化决策分析。借助高精度的视觉系统和自动化操作,确保了每个生产环节的高标准执行,通过高精度、无限重复性执行标准动作,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025年4月,华森制药都梁软胶囊获得新加坡注册批文。
华森制药智能化生产车间。
2023年,华森制药“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的片剂生产线通过美国FDA药品cGMP现场检查认证,其质量管理系统、厂房设施、物料与仓储管理、生产工艺与控制、包装贴标及实验室控制系统均符合美国药品cGMP规范,为公司自主生产药品走向欧美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该工厂已拥有片剂、软胶囊剂、冻干粉针剂、原料药合成和中药前处理及提取等22条生产线,以及川渝地区首条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线。企业还先后荣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工信部5G工厂名录、工信部首批分类分级安全管理创新应用试点示范企业、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优秀试点企业、2021年度中国工业互联网杰出应用奖、重庆首批市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等称号,彰显出在智能制造与质量管理方面的领先实力。
“AI+研发”为创新药“提速”
创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从最初的药物靶点发现,到化合物筛选,再到临床试验,最后获批上市,往往需要耗费 10-15年的时间,投入巨大且临床成功率低。这不仅让药企承受着成本压力,也使得广大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望眼欲穿。
“AI技术,主要是在苗头分子筛选、改构优化以及虚拟筛选等环节的应用,为公司的创新药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华森制药相关负责人说。
华森制药实验室。
据了解,华森制药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的多维度药物发现平台(CAMDD),与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基于药物靶点筛选方面的AI技术应用,同时也搭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成药性预测平台。该平台运用AI技术开展分子成药性预测。此外,华森制药还利用AI技术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子建模,加速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参数优化。
AI赋能研发创新进一步提速。华森英诺研发的注射用盐酸ORIC-1940正在进行临床Ia/Ib期的研究,该药物靶点作用机制明确,效价高,安全性好,有望成为我国首个用于继发性噬血细胞性组织淋巴细胞增多症(HLH)的原研1类创新药。
值得一提的是,华森英诺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同类第一(First-In-Class)与同类最佳(Best-In-Class)药物的开发,推进差异化研发管线,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药研发团队。目前该公司拥有7个自主立项的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领域,适应症及潜在适应症包含嗜血细胞综合征(HLH)、青光眼、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同时,该公司打造了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且具有前瞻性及差异化特点的自主研发平台,且在前沿技术领域方面布局PROTAC技术领域,初步建立PROTAC药物研发平台。
“未来,华森制药将进一步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药品研发制造的融合应用,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在医药领域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同时,发挥好行业示范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与产业链合作,共享数字化转型经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更可信赖的智能制造新阶段迈进。” 上述负责人表示。(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