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青少年在成长阶段常面临情绪波动困扰,如何科学助力他们做好情绪管理、护航心理健康?对此,江北区中医院治未病科(睡眠心身科)副主任中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黄文强为大家支招。
1.积极倾听与共情:为情绪觉察奠定基础
当儿童或青少年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应放下手机,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并用“嗯嗯”“哦哦”等语气词给予回应。要真正尝试理解孩子所处的具体情境,并根据孩子的叙述,在内容(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两个层面给予反馈。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稳定情绪、体验情绪的安全环境。
2.觉察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学会觉察自身情绪,是儿童与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关键。在孩子情绪出现时,家长应引导他们暂停手中的事,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感觉?是开心、难过,还是生气?”这样能帮助孩子更清晰地识别情绪,避免完全被情绪“牵着走”。
3.合理表达:别让情绪“憋”在心里
许多儿童和青少年习惯隐藏情绪,认为表达情绪是软弱的表现。但实际上,恰当的情绪表达有助于缓解压力,并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孩子可以选择向信任的人倾诉,比如与父母谈论近期的烦恼,或向好朋友宣泄不满;也可以通过写日记记录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借助绘画、唱歌、运动等方式释放情绪。
4.探索想法:看清真正的顾虑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的观点,情绪源于个体对事件的理解与评价。因此,在孩子的情绪稍微平复后,应引导他们思考: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愤怒或困扰?只有找到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例如,当孩子感到焦虑或烦躁时,先帮助其静心确认情绪,再进一步探讨是学习压力过大,还是与同学发生了矛盾。
5.调整认知,转变情绪:开启新的可能
与孩子讨论并明确他们真正害怕或在意的是什么,帮助他们接纳自身的局限,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改变的行为上。通过重新规划和具体行动,逐步修正不合理认知。例如,考试失利后,不要只看结果,而是分析哪些知识掌握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
6.建立支持系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与青少年难免会遇到情绪困扰,此时建立一个有力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家人、朋友和老师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情绪后盾”。家长首先要做好积极倾听与共情(如第1点所述),也应鼓励孩子与其他长辈、同伴沟通,寻求更多家庭与社会层面的支持。同时,可鼓励孩子参加心理讲座、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情绪管理知识,并与同龄人交流分享、互相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