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9月9日电(邵以南)成渝高速氢走廊建设迎来新进展。9月8日,由9家产业链核心企业领衔的“四企”联动氢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吸纳20家成员单位,覆盖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在该联盟框架下,重庆市国资委发布合作场景机会清单,诚邀各类企业共建成渝高速氢走廊。
据了解,这份清单包括基础设施、制氢、储运、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载体资源、产业基金8类共40个项目合作需求,投资总金额超80亿元。
产业联盟9家核心企业中,既有重庆市属重点国企,也有央企、民企、外企。它们将合力打造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氢能供给、技术保障、金融支持与碳足迹管理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作为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单位,重庆高速集团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3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新能源基础设施“一张网”,构筑氢运智新能源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开发N个高速公路与氢走廊“制、储、运、加、用”融合发展场景。
重庆化医集团拥有完整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目前高纯氢产能4200万标准立方/年。为保障成渝高速氢走廊足量、可靠、低成本氢能供应,这个数字在2027年将提高到2.6亿标准立方/年。
重庆机电集团正积极布局下一代氢气储运、加注技术,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装备支撑。
庆铃集团与德国博世联合研发的氢动力商用卡车,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行2564公里,创下国内氢动力汽车最长里程的示范应用,目前已形成轻卡、中卡、重卡及拖头等全系列氢动力商用卡车阵容。
重庆物流集团推出了两条成渝高速氢走廊大宗商品干线物流线路,分别是重庆果园港至四川威远、重庆果园港至四川乐山。
成渝高速氢走廊是川渝两省市联合开展的氢能产业示范项目,通过整合两地资源,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与能源产业链。
成渝高速氢走廊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沿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加氢网络,跨城氢物流干线初见雏形。截至目前,川渝两地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577辆、建成加氢站34座,示范规模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聚集了一批整车及系统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
今年5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深化成渝高速氢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贯通氢能上下游各环节。
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市属国企加强与央企、民企、外企的联动,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装备制造、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紧密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携手服务成渝高速氢走廊建设,共同构建活力充沛、韧性强大、可持续的氢能产业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