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阶段,孩子们告别了紧张的校园生活,迎来了自由放松的时光。然而,不少家长在孩子护眼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一些被视作“常识”的做法,不仅无法保护孩子的眼睛,反而可能对视力造成伤害。今天就跟着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5年、爱成大坪眼科医院屈光中心主任的谢锐一起来了解一下护眼误区,帮助家长和孩子科学护眼。
误区一:转眼操治近视
眼球转动仅缓解视疲劳,无法改变眼轴长度。正确做法是每天累计2小时户外活动,阳光刺激多巴胺分泌可抑制眼轴增长。
误区二:针灸治近视
国家卫健委明确提示,针灸可能延缓近视发展但无法治愈。目前,角膜塑形镜(OK镜)是经FDA认证的近视控制手段,但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验配。
误区三:只要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眼睛就不会近视
现如今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增多,家长往往只关注使用时长,认为只要每天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就不会影响视力。但实际上,除了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方式、环境光线等因素同样重要。在昏暗环境下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屏幕与周围环境的亮度反差大,眼睛更容易疲劳;而且电子屏幕的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损伤。
建议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持屏幕与眼睛距离约50-70厘米,屏幕中心略低于眼睛水平视线;调整屏幕亮度,使其与环境光线相适应;每使用20分钟,让眼睛休息5-10分钟,可以眺望远处、看看绿植,缓解眼疲劳。
误区四:忽视假性近视的干预
早期视力下降可能是假性近视,及时调整用眼习惯可逆转,拖延则会发展为真性近视。
谢锐表示,视力健康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基础。开学季家长需从细节入手,通过科学用眼、定期检查、合理膳食和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建立长期护眼意识。正如专家提醒:“防控近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打造一个清晰明亮的视界,助力他们在新学期“看得更远,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