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推进“健康小区”改革 探索小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0 16:02:39
来源: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

沙坪坝区:推进“健康小区”改革 探索小区健康管理新模式

字体:

  近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健康城市建设优秀实践(2024年)》,共向全国编录推广经经层层筛选的28个优秀实践案例,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报送的《推进“健康小区”改革 探索小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收录入选。

  近年来,沙坪坝区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以小区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多跨协同,运用改革思维,推进资源下沉,构建起全社会参与、全过程闭环的健康管理工作格局,让居民健康“惠民有感”看得见、摸得着。截至2025年6月,全区“健康小区”覆盖率30.97%,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37.71%,人均期望寿命值达80.65岁。

  聚焦阵地建设,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健康治理新格局

  一是强化四级体系。区委区政府靠前指挥,统筹制定健康目标、政策和评价体系;镇街组织落实,整合社区和辖区医疗机构力量推进“健康小区”改革;夯实村社基础,完善161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并吸纳楼栋长、物业等力量作为成员,推动健康需求在村社解决、健康服务在村社深化、健康活动在村社展开;强化网格哨点作用,居民小区实行划片组团、网格管理,招募培训健康网格员2206人,由镇街领导包干,健康网格员负责了解居民健康需求、宣传健康知识、协助家医服务等工作。

  二是组建三支队伍。紧扣“健康+”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小区“社区干部+家医+志愿者”三支队伍,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核心,统筹调动医疗机构、学校、派出所等单位干部446人,发动红岩家庭医生1211人,招募小区“健康贤人”、党员、退休医护人员等志愿者1418人,融入基层治理“1+3+N”网格治理团队,开展各类健康服务活动,一旦发生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就地转换为应急处置快速应对小组成员,全力保障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聚焦防治结合,健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应急体系。完善区、镇街、社区小区三级应急队伍,常态化储备物资并开展培训演练;建立多点触发疫病监测机制,强化传染病依法防控管理、指导;广泛开展生命急救知识课堂、应急救护进小区等活动,免费培养55名小区居民成为卫生应急技能人员,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9台,提升自救互救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推行与二、三级医院的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建立急诊急救转诊绿色通道,全面提升基层诊疗和急救服务水平。

  二是提升智治能力。建设智慧医院8家,搭建全区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卫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家庭、小区、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区级平台间的闭环式健康信息互联共享。推广“移动公卫”进小区,融合“居民健康数据”应用、智慧养老系统等信息资源,在“红岩家医工作站”“健康小屋”设置居民健康智能检测一体机终端,集合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并动态监测、系统管理。

  聚焦惠民利民,完善“专业指导+自主管理”健康服务模式

  一是实施社区家医“两个阵地”建设行动。延伸基层医疗服务触角,鼓励小区利用闲置场所打造“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慢病自我监测、疾病干预指导等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党建活动阵地等打造“红岩家医工作站”,常态化提供健康服务。已打造的96个“健康小屋”、87个“红岩家医工作站”,覆盖辖区40余万居民。在“健康小区”增设“共享药箱”,推行“3个1+N”服务:设立一个共享药箱、储备一套常用药品(鼓励居民共享药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管理)、每月一次药师进小区用药指导,并为每户发放家庭必备药品清单。

  二是实施红岩家医进小区、进网格行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育充实红岩家医团队,每周开展“定点、定人、定时、定服务标准”的“家医赶场”,每月开展“专家巡诊义诊”,常态化开展重点人群“三色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将红岩家医服务全面融入“和顺茶馆”“特钢贤人坊”等党建治理品牌,推行健康积分制,用积分兑换健康服务。家医团队和健康网格员实行每日、每周“工作目标、任务交办、问题解决”三清零,确保工作闭环。

  三是实施居民健康管理行动。一人一档”为小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并根据“重点优先、分类管理、动态更新”原则,建立“特殊关爱人群健康管理”“重点疾病患者服务”“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和需求”“健康资源及互助支持”四本台账,针对性开展家庭随访、疾病防治指导、康复治疗管理等暖心服务,“健康小区”居民建档率达95%以上,累计解决居民健康问题2300余个,健康需求应答率100%。

  四是实施健康环境支持行动。开展小区环境治理和美化,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发动居民开展健身操、太极拳等经常性健康群体活动;培育健康指导员1136名、体育指导员4362名,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利用“沙磁荟”APP、“健康沙区”公众号等平台,经常性宣传健康知识、文化和理念;建设“健康家庭”5.75万户、“绿色家庭”“最美家庭”2000余户,促进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养成,营造居民互助共济、和谐和美的邻里文化。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