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御君方互联网医院的中医科诊室依然亮着灯。安洁利医生刚结束一位高血压患者的复诊。屏幕上,患者发来感谢:“安大夫,按您说的调整药方和作息后,头晕好多了。”这样的场景,已是她的日常。
安洁利曾就职于公立三甲医院,但许多病例让她深感无力。“患者常因‘感觉还好’拒绝治疗,或因药价高、候诊长而中断复诊。”《黄帝内经》中“上工治未病”的理念,与现实中医疗资源集中于“已病”的落差,让她不断思考。
2024年,她加入御君方互联网医院。这里融合“医、药、健、管、教”的一体化服务,将“防大于治”落到了实处。
“现代医学的检验报告(如生化指标、影像学结果)与中医辨证并不矛盾,反而能相互印证。”安洁利展示了她的工作界面:患者上传的舌苔特写照片、近期体检报告、症状描述表,甚至每日饮食记录。
安洁利认为,线上问诊反而促使医患沟通更深入。“线下门诊平均每人5-8分钟,线上却可延长至20分钟以上。患者有充足时间描述症状,医生也能更系统地问诊。”她还会要求患者拍摄服用药物、日常饮食等信息,用更细致和全面的沟通,弥补互联网的距离鸿沟。
在安洁利的患者中,慢性病管理人群占比最高。她常举一个例子:“60岁得高血压和80岁得高血压,晚年生活质量天差地别。早控制10年,意味着减少一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她曾干预一位糖尿病前期患者。该患者空腹血糖略高于正常值,通过3个月的中药调理、饮食指导和运动计划,患者血糖恢复正常,避免糖尿病病程得到发展。“这就是‘治将病之病’的意义——在疾病发生前拦截它。”
互联网医疗的持续性优势也在此凸显。御君方平台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可自动提醒复诊、记录用药反馈,医生也能随时调整方案。
作为青年中医专家,安洁利师从省级名中医,跟诊超2000小时,熟读经典医案,这些经历让她在辨证时游刃有余。但她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医更需要“两颗心”:细心和用心。
“细心体现在捕捉细节——患者一句‘最近压力大’可能提示肝气郁结;‘午后脚肿’可能关联脾肾阳虚。用心则是真正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她还亲自为患者整理了《常见病症饮食调理手册》。
御君方互联网医院的患者评价中,高频词是“耐心”“易懂”“贴心”。安洁利擅长将中医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湿气重’就像衣服沾了水,又重又难干,所以要少吃生冷、多运动发汗。”
谈及互联网中医的未来,安洁利说道“近年来大众对线上医疗的接受度不断攀升,而中医的整体观、个性化治疗理念尤其适合线上慢性病管理。”
她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推动中医不断走向“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特定证型的用药规律;通过远程监测设备,实时收集患者血压、血糖、尿酸等健康数据……这些都将丰富中医的诊断手段。”
“中医不仅是医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安洁利说,“我希望通过御君方互联网医院,让更多人早一点关注健康,早一点理解中医,不必等到生病才走进诊室。”(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