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相聚时,跨越海峡,情暖山城。日前,为期五天的第十七届“重庆·台湾周”圆满落下帷幕,合作的新篇徐徐展开。
从签约现场的落笔成约,到考察途中的深入对接;从故乡行活动的浓浓亲情,到运动场上的青春飞扬;从数千岗位的诚挚邀约,到创业青年的奋斗故事……渝台两地在一场场交流、一次次对话中,心贴得更近,手牵得更紧,共同描绘着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
产业合作
签约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2.85亿元,折射两地协作新图景
每一届“重庆·台湾周”,深化产业对接、拓展交流合作都是重中之重,今年也不例外。开幕式现场,8个两岸经贸合作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32.85亿元,折射出渝台产业协作的新图景。
9月15日至17日,台商代表团分别前往渝中区、重庆高新区以及涪陵区考察,在大健康产业、智能产业等领域寻找合作机会。
在渝中区,台湾大健康产业联盟协会率领台商代表团走访了重庆总部城、重庆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等地,围绕大健康领域谋合作。
着眼于整合渝台两岸大健康优势资源,两岸生命科学健康产业园项目落地渝中区。此外台湾大健康产业联盟协会与重庆大健康产业商会达成合作意向,为“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注入新动力。
“重庆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来到这里后我发现处处是惊喜、处处有惊艳。”台湾大健康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王国安表示,在这次走访中看到重庆医学方面的产学研力量后,很多台资企业有意落地重庆。王国安认为,两岸企业未来可在扩大投资、共建实验室等领域合作,还可以开展技术授权,加速两岸医疗技术发展。
在西永微电园,台商代表们围绕新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汽摩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跨境电商等领域与园区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台商们表示,渝台两地合作潜力无限,愿与重庆深化经贸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在涪陵区,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率领台商代表团参观华通电脑(重庆)有限公司和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企业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严格的质量管理,给台商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雷宏毅表示,已有台商开始咨询人员政策、公司注册流程等具体事宜,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未来也将组织更多台商到涪陵实地考察。
一直以来,重庆高度重视渝台交流合作,目前已集聚形成以广达、英业达、旭硕、纬创、富士康、仁宝等台资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299家,合同台资累计达323.7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0.62亿美元。
共叙情谊
近30位渝台联姻家庭成员代表及其岛内亲友来渝参访交流
两岸一家亲、同胞一家人,需要常来常往,才能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历届“重庆·台湾周”都将促进两岸同胞“心相近、情更浓”作为重要目标,以达到在交流中交心、在合作中增信的效果。
作为第十七届“重庆·台湾周”的分项活动,第十二届“月是故乡明——台湾重庆籍新娘故乡行”活动延续“渝台心相连,携手促发展”主题,邀请近30位渝台联姻家庭成员代表及其岛内亲友回乡参访交流,为渝台交流合作、亲情融合再添新动力。
嘉宾们在李子坝轻轨站、洪崖洞、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解放碑步行街见证重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缅怀逝者、铭记历史,在武隆天生三桥景区、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欣赏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德庄火锅博物馆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几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渝台联姻家庭成员代表及其岛内亲友进一步增进共识认同、畅叙亲情友谊、扩大交流合作。渝台联姻家庭代表曾洪燕感动地说,“家乡荣昌最近很火,我感到很骄傲。家乡发展真快,丈夫和孩子也特别喜欢这儿,肯定要常回来。”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两岸婚姻结婚登记1.4万余对。2011年至今,重庆市持续开展两岸婚姻家庭相关交流活动,累计邀请700余名两岸婚姻家庭成员及其亲友来渝参访交流。
本届台湾周活动中,体育运动也成为联结两岸的重要纽带。
投球、击球、跑垒……刚在宁夏参加完一场垒球赛事,来自台湾宜兰的林耕鹏又携团队出现在一场重庆赛事中。9月13日,第九届“台协杯”慢速垒球邀请赛在重庆市开赛,渝台两地6支队伍共110人展开比拼。
经过多年发展与积淀,本届邀请赛实现了新升级——从以往以“大陆台商协会球队”为主的赛事,转变为“两岸青年体育交流赛事”。6支参赛队伍中有4支来自台湾,创下了历届岛内来访球队数量之最。
这些台湾队伍跨越海峡而来,队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慢速垒球爱好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在校学生,怀揣着对运动的热爱与对两岸交流的期待,一起踏上了这片充满热情的土地。
来自台湾新北的郭佳翰说,“这次来重庆参加比赛,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亲身感受到了重庆的热情与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
逐梦重庆
3797个岗位发布,助力台青将“事业圈”“生活圈”扩容至山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近年来,重庆设立若干交流基地、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为台青提供逐梦、筑梦、圆梦的广阔天地。如今,越来越多台青将“朋友圈”“事业圈”“生活圈”深度扩容至重庆,共叙血脉亲情、共享美好未来。
“海峡两岸青年逐梦重庆”就业创业研讨会发布了3797个台湾青年来渝可就业岗位及实习岗位,涉及312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台资企业和793个工种,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台湾青年在重庆发展的信心,提升台湾青年来渝就业创业的意愿。
研讨会上,在渝台青、重庆市台协青委会主委杨京儒,在陆台青、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分享了自己在大陆的逐梦故事。
“希望我的视频能将重庆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这种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杨京儒是一名以视频记录大陆生活的台湾青年,10岁时便随父母踏入山城。
近年来,杨京儒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系列反映重庆独特风貌、深厚文化底蕴的视频,深受海内外网友喜欢。杨京儒表示,未来她将继续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爱上重庆,留在重庆。
简名伟说,云锦正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表示,大陆的发展为台湾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两岸青年应肩负起时代使命,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渝台两地书写着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当32.85亿元的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当3797个就业岗位架起梦想桥梁,渝台合作的参天大树,正在新时代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