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这所大学竟然有“售后服务”?
没错
这就是位于山城重庆
众多向往法学的学子眼中的“梦中情校”
西南政法大学

每年毕业典礼
西政都会为每一位毕业生准备
最长久的毕业礼物
——终身免费的整座数字图书馆!
这份“最西政”的毕业礼物
母校给予他们的
不仅是实用的学习工具
更是一代代西政人
锐意进取的精气神
这种不断探索的劲头
源于西政先辈们的负重自强
更传承于如今校园中的日常
20世纪80年代停电时在烛光下考试
西政学子雨中排队听讲座
论大学生的求知欲有多强?
从20世纪80年代考试停电
却仍然点蜡烛奋笔疾书
到如今为听讲座
雨中排队10小时
教室门口、过道
甚至是讲台上
都坐满了学生
谁说政法大学只有枯燥的法律条文啊?
作为“西二代”的黑天鹅宝宝
第一个表示不服!

在西政的日常
就像开“惊喜盲盒”
不经意间都能遇上
温暖人心的“小确幸”
给同学们发枇杷
春天把挂满树的枇杷摘下分发给同学
夏天为留校的同学开足空调
秋天捞起毓秀湖中的大肥鱼给同学加餐
冬天校园巴士上放着志愿者缝制的爱心坐垫
西政人不语
只是一味地默念“西南人文关怀大学”
西政校园 荆仁科 摄
今天就一起走进这所“别人家的学校”
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法治人才
的西南政法大学
1
心系天下的西政
一部西政史
乃是新中国波澜壮阔法学教育史的缩影
西南政法大学诞生于烽火方歇的年代
——前身是1950年在重庆红岩村
由刘伯承、邓小平创办的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1953年
西南政法学院
在歌乐山下、烈士墓旁挂牌成立
抗日名将周保中为首任院长
刘伯承校长出席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并讲话
邓小平为西南人民革命大学题词
西政的发展在歌乐山下
重庆的红岩精神
“革大”的爱国精神
深深融入西政的发展血脉
西政人心系天下、坚韧不拔的奋斗史就此展开
金平教授
中国“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
——金平教授
从1954年起
先后三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法起草工作
是我国唯一健在的
第一次民法典起草专家组成员
李昌麒教授
“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提出者
——李昌麒教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中
关于经济法的定义
很大程度上吸纳了其基本观点
王连昌教授
国内法学界呼吁重建国家监察制度的第一人
王连昌教授
早在1981年
他即在《法学季刊》(现名《现代法学》)撰文
建议“重建国家监察机关”
后来这一建议被国家立法所采纳
周应德教授
杨怀英教授
夏登峻教授
常怡教授
周应德教授创办我国首个刑事侦查专业
杨怀英教授奠定我国婚姻法学科基础
夏登峻教授编著首部英汉法律字典
常怡教授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这些西政老教授以开拓性贡献
构建起中国法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框架
当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
西政人的坚定信仰、开拓创新
使学校成为中国法治人才的摇篮
复办初期学生在简易教室上课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全国法律专业招生729人
其中365人走进这座校园
成为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利剑特训队
西政沙坪坝校区毗邻白公馆、渣滓洞
红岩精神深深浸润着西政学子
红岩魂广场的黄桷树、雪松树下
同学们阅读背诵或者讨论
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孕育了西政鲜明的红色底色
课堂实验
自觉心系天下、放眼世界
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国家
从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司法工作者
到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一大批法官、检察官、学者、律师
从西政走出
为中国法学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博学
笃行
厚德
重法
一代代西政人秉承红色基因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为中国、为人民做学问
这是西政历史的馈赠
更是未来的动力

2
自强不息的西政
红岩村旁,歌乐山麓
两江之畔,法府毓秀
学校从最开始的“三栋房子办大学”
扩展为现在的三个校区
一砖一瓦
承载着西政的矢志前行
79级学子参加户外劳动课,修建东山大楼主路
朴实无华的东山大楼
是数千名西政师生
在磁器口搬砖挑沙
凝聚汗水和心血修建而成
它曾经既是教学楼
也是宿舍
还是食堂
见证了无数西政人的奋斗成长
渝北校区
沙坪坝校区
宝圣湖校区
从化龙桥、歌乐山披荆斩棘
到渝北宝圣湖畔破土拓荒
西政在曲折中经历创业的艰难

再看今日的西政→
创建全国高校首个实体化立法研究院
搭建“地方立法蓝皮书”
“立法研究文库”等学术品牌
近十年间
全校师生深度参与260余部国家法律
310余部地方性法规起草
提交超20000条立法建议
成为服务立法的“最强大脑”
《地方立法蓝皮书·中国地方立法报告》
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
搭建起东南亚与中国的“朋友圈”
不仅打造了全国首个
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
法律查明服务中心数据库与服务平台
还创设“订单式”模式
为东盟国家组织培养法治高端人才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东盟英才博士学位项目”授位仪式
第五届“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研究”
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主编了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国家安全法学》
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阐释与创新实践团队
入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国家安全学更是构建起
全国唯一的“本-硕-博-博后”
贯通一体的国家安全学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首批国家安全学博士毕业
目前
西政已拥有
法学、新闻传播学
国家安全学、纪检监察学
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矢志前行
西政人斗志昂扬
砥砺图强
是西政最动人的模样

3
严谨求实的西政
作为政法院校
德法兼修
务实思辨
是西政的办学特色
多元的学科背景
开放的学术氛围
严谨的钻研精神
让西政“尚思善辩”
大学生辩论赛
西政老院长胡光曾说过
一要嘴巴子
二要笔杆子
嘴巴子偏重于实践
笔杆子偏重于理论
“二子”理论便是西政论辩文化的雏形

熬最深的夜
辩最明的题
当你踏入西政的大门
中文辩论、外语辩论、专业辩论、讲座辩论
……
各类辩论活动让你眼花缭乱
在模拟法庭
在校内广场
甚至在食堂里、校园巴士上
同学们总会“爆发”激烈的探讨
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
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辩论赛
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
......
一项项辩论比赛的冠军
都是“善辩”的西政学子
最美的青春印记
西政校园。陈睿凝 摄
大师名家云集
博学又可爱的老师们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他们孜孜不倦地教导每一位学子
他们以矢志创新构建科研学术高地
他们用智慧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他们德才兼备、诲人不倦




他们用责任、严谨、奉献……
以坚定、自信和希望
穷学术之浩瀚
育时代之英才
4
和衷共济的西政
西政校园。荆仁科 摄
学校、师长对学生的极度“宠爱”
养成了西政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的传统和传承
让每一个西政人
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520校园集体婚礼
在这里
校友们携手爱人重返母校
在师长的见证下完成人生重要仪式

在这里
校友与师生激情奔跑
用跃动的身影
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热辣滚烫”
在这里
校园里每一处景观背后
都是校友捐赠的暖心故事
国家有需要
西政有回应
西政人在行动
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正在手语普法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
涉外法治拔尖班
科技法学拔尖班
纪检监察拔尖班
......
西政始终与国家需求精准对接
以高水平的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西政+重邮联合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签约仪式
西政虽以“政法”为名
但不只有法学专业
搭建“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
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
着力进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全国首支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成员走进社区宣讲
让每一个公民在每一个案件中
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让我们的每一个言行
都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这些朴素的话语
勉励着西政人在法律实践中
实现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

光阴荏苒,岁月婆娑
自强不息的西政人
汇聚点点星火发光发热
用热血和信仰秉承西政精神
两江浩浩,歌乐苍苍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扬鞭奋蹄,砥砺图强
七五芳华,再谱华章
文中图片均来自西南政法大学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网重庆频道(作者:魏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