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9月22日电(葛琦)“五年来,我们着力破解市内供应不足、外购来源不稳困局,电力总装机、天然气产量等16项‘十四五’能源规划指标超预期完成,‘疆电入渝’等重点工程全部投用。”9月22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效。
“十四五”期间,重庆坚持“深挖市内潜力、拓展市外来源”同步发力,电厂环保迁建、两江燃机二期等一批重大电源项目建成投用,市内电力装机可增加1500万千瓦以上、总规模超过4200万千瓦,分别是“十三五”时期的4倍、1.6倍。天然气开发12年持续增长,市内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4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
为提档升级能源输配体系,重庆实施金山—明月山等21个500千伏等级线路工程,“双环两射”坚强主网架基本成形,联络承接特高压电力疏散和各类电源接入能力全面增强。南川—两江新区等18条天然气管道建成投用,市域管网形成从主城都市区向渝东北、渝东南辐射的“四环二射”格局。
“十四五”期间,重庆实现新型调峰体系“从无到有”。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的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顺利投产,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可满足全市居民10天的用电需求。重庆建成电化学储能156万千瓦,以“毫秒级”响应速度,迅速填补风、光发电的瞬间变化空白。
五年来,重庆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合作,能源合作“提质扩面”,川渝、渝陕、渝黔、疆渝、渝藏等跨区域能源互济共保格局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央企在渝落地能源重大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先后出台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电力调频服务、市场结算、市场管理等规则,市场化价格机制逐步健全,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形成。2024年全市电力经营主体已超过1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784亿千瓦时,较2020年分别增长37%、18%。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省间现货交易由过去“单纯买入”转向“双向买卖”。
自今年6月10日“疆电入渝”工程投运以来,重庆单日最大输电量近1亿度。为保障全市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十四五”期间,重庆上线西南地区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重庆范围内大量分散的、可调节的电力资源聚合起来参与电网调节,助力实现电力精准平衡、电网精细感知和负荷精益管理。针对重庆电网特点,国网重庆电力运用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故障精准定位,配置数智化巡视装备4.5万套、无人机1442架,将“肉眼估测判断”转化为“数据精准分析”,大幅提升电网巡检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