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随着轻医美概念的普及,微整形已成为大众追求美的常见选择。面对多样化的产品材料,求美者该如何选择?面对“整形模板”类的医美诉求,医生又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诺美欣悦(媛颂)医疗美容外科医生王军,和我们一起聊一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王医生,你好!
王军: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从传统外科转向微整形领域,您如何看待这种技术轻量化趋势?
王军:从传统外科转向微整形领域的技术轻量化趋势,是当前医美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作为医生,我认为这一趋势既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体现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微整形操作看似简单,但对解剖学知识和注射技巧要求极高。非正规机构操作导致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所以求美者在选择时仍要注意多了解多咨询。
主持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注射材料类型有哪些?针对不同的求美者应该如何去选择呢?
王军: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填充材料包括玻尿酸、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等等,不同的产品其特点以及适应的问题有所不同。
在选择时,我们需要根据部位需求、年龄与皮肤状态,以及维持的时间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例如:想要改善面部细纹皱纹,侧重自然修饰,玻尿酸或者是胶原蛋白可能更合适。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填充材料选择时,求美者要注意选择正规机构与认证产品,避免“三无”注射剂,同时需结合面部解剖结构及动态表情综合评估,通过合理搭配材料与精准的注射技术,才能实现更自然、更有保障的医美效果。
主持人:市场上低价促销的注射项目可能存在哪些隐患?消费者如何辨别合规机构?
王军:针对低价促销的注射项目,部分为医院的引流项目,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但其中也不乏虚假宣传的行为,存在多重隐患。例如:部分生活美容店、工作室非法提供注射服务,操作环境脏乱,甚至重复使用针头。此外,还有以“械字”幌子误导消费者,实际产品不可注射等。
消费者可以通过卫健委或银保监会官网查询机构《医疗广告审核证明》、医师执业资格。其次,合规机构一般都有公示许可证原件,且服务范围与资质一致。所以建议求美者优先选择正规医美机构或医院。
主持人:不少求美者拿着“整形模板”找到医生想要同款,对此你怎么看?
王军: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求美者携带“整形模板”要求复刻的现象既反映了大众对美的追求,也暴露出认知误区。
每个人的面部骨骼结构、皮肤弹性、五官比例等先天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强行套用模板可能导致术后比例失调(如欧式大双在亚洲人脸上显假)或功能受损(如过度填充影响表情肌活动)。建议求美者明确模板中吸引自己的具体特征(如“自然扇形双眼皮”而非“某明星同款”),医生会结合其基础条件调整方案。我们强调的是“自然和谐之美”而非“局部、公式化审美”。
主持人:您认为微整形医生最需要向社会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王军:从行业规范与公众认知角度出发,微整形医生需向社会传递以下核心信息,这些内容既符合当前医美行业发展趋势,也回应了公众对安全变美的迫切需求:
一、破除“模板化审美”误区。强调面部美学需符合解剖学比例,而非盲目模仿网红模板。
二、明确医疗美容的局限性。需告知公众微整形无法实现“逆龄生长”或“换头术”,其本质是“优化调整”。
三、资质与产品双重验证。提醒求美者核查医生《医师执业证书》及注射产品械字号,警惕“工作室”非法行医。
四、用科普替代营销话术。避免使用误导性宣传,正确传递医美相关的科普知识,帮助大众建立科学的医美认知以及健康的整形思路。
总之,微整形医生作为医疗与美学的桥梁,其传播内容影响着行业公信力。通过专业、透明的信息传递,才能构建“安全医美”的社会共识。
主持人:好的,感谢王医生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王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