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40%提高至60% “十四五”期间重庆织密医疗保障网兜牢民生底线-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9/25 19:29:35
来源:新华网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40%提高至60% “十四五”期间重庆织密医疗保障网兜牢民生底线

字体:

  新华网重庆9月25日电(韩梦霖)9月2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举行。重庆市医保局局长邓莉介绍,“十四五”期间,重庆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市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16项主要指标全面实现,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安全,进一步兜住、兜准、兜牢了民生底线。

  邓莉表示,重庆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报销比例稳中有升,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从无到有,累计报销72亿元;居民医保产前检查费补助、住院顺产分娩定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00%和50%;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梯次减负效果明显,累计惠及群众2100万人次。

  五年来,重庆持续健全生育保险制度,推动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提升统筹基金共济能力,基金累计支出93亿元;13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降价并首次纳入医保报销,累计惠及1.4万人次;持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行职工医保参保人全覆盖,待遇享受范围拓宽至重度和中度失能人员,为7.6万名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减负近12亿元。

  邓莉介绍,重庆医保系统坚持及时把好药纳入医保报销,药品目录数量从“十三五”末的2709种增加到4339种,格列卫、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等自费药、高价药,通过谈判降价纳入医保报销,普通群众也能负担得起。此外,通过建立谈判药品医院、药店“双通道”保障机制,开展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行动,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提升医保药品可及性。拓宽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新增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等29种疾病,总数达53种,并取消就医定点限制,过去只能选2家医院看特病,现在可以到全市所有门诊特殊疾病治疗医疗机构就诊。

  此外,重庆不断深化按病组付费改革,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为每种疾病量身定制标准“打包价”,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推动医疗机构提供质优价宜的诊疗服务,有效遏制“大处方”“大检查”和过度治疗等情况,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改革以来,群众看病需自己负担的费用下降15.6%、每次住院的平均费用下降9.7%、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1.3%,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实际收益较改革前平均增加13.5%。

  邓莉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基本建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为主体,商业健康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要求。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方面,重庆建立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保障制度,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医疗保障从居民到职工、从门诊到住院都实现了保障全覆盖。同时,完善门诊特殊疾病管理,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24个扩大到53个,将151个疗程费用较高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保障范围;深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覆盖人群超403万人,政策范围内的支付比例达70%。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重庆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40%提高至60%;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实施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门槛线降低50%、取消年度支付限额的倾斜政策;对连续参保和零报销人员,实施提高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的激励措施。“十四五”以来,大病保险惠及群众超80万人、1780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51.8亿元。

  重庆还持续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分层分类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保,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十四五”以来,资助710万人次困难群众参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各项医疗救助帮扶政策累计惠及困难群众就医达到2100万人次,减轻费用负担超过40亿元,坚决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