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一环。9月26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组织二郎街道、杨家坪街道、华岩镇分管负责人就基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分享经验。
新闻发布会现场。(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发布会上,三位不同镇(街)生态环境分管负责人就大气环境治理、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情况作了介绍。据介绍,网格化巡查监管、数字化科技设备、“141”基层智治平台等现代化治理方式和手段已在基层得到充分应用并发挥实效。
据二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永登介绍,二郎街道已成立街道、9个社区、138个网格一体攻坚的“治气”专班,并绘制网格巡查路线图。路线图涵盖辖区内211个污染风险源。网格员按照路线图每日开展巡查。今年上半年二郎街道已累计发现问题73件,均已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完成闭环处置。
杨家坪街道以宣传引导基层共治。通过“院坝会”“宣讲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张贴严禁河道排污告知书,督促桃花溪涉河商家签订规范排污承诺书70份,覆盖群众两千余人次。
华岩镇在“治山”上凝聚基层合力,一年时间内关闭中梁山采石场147个,半年时间动员搬迁农户3700余人。目前已完成矿坑弃土消纳615万方、造林复绿1000余亩,建设完工花博园一期、矿山公园、环山自行车道、休闲步道等核心景点,昔日“生态伤疤”如今“披绿生金”。
基层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数字科技手段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二郎街道每天至少进行4次无人机巡飞,依托巡飞设备上植入的工地扬尘、焚烧、烟火等AI算法,今年已智能感知并上报生态类事件48件,实现全域巡检智能化。此外,二郎街道在全域L2实景地图基础上,华伟冻库等4个重点场所提升至L3级,实现重点区域全景化。在彩云湖、彩云街市等11个关键点位增设智能感知设备,视频数据接入基层智治平台,实现了重点点位可视化。
杨家坪街道在水源地附近安装高空预警摄像头,实现全天候智能监控,工作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对长江沿线进行监控,接收预警信息。今年以来,杨家坪街道已累计劝退违规钓鱼人员138人次,有效控制了水源地沿线违规钓鱼行为。
发布会上,二郎街道对其最新科技设备“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进行了详细介绍。“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可对核心点周边半径5公里范围内污染源开展实时扫描,同时利用卫星地图精准定位污染源。这种颗粒物激光雷达外表看上去像是一台摄像机,搭配一个便携操控台,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时更换监控点位,其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信息可以实时显示在电脑上,对扫描发现的污染区域,立即安排环保办及相关社区到现场进行排查、确认污染源头并督促实施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精细高效的基层治理让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25年1-9月,长江九龙坡段稳定保持Ⅱ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PM2.5年平均浓度29.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九龙坡区入选重庆市美丽城市建设试点。
跳蹬河流域黑臭水体实现全面清除,河流水质达到V类以上标准,草海湾公园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曾经尘烟滚滚的中梁山矿山如今建设成了花博园,规划总面积5560亩,建有樱花园、三角梅园、宿根园、矿坑公园、茶花茶梅园、杜鹃梅花园六大园区,一年四季都能闻到花香,听见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