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5.8万亿元 年均税收增长至279.6亿元-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9/28 20:52:54
来源:新华网

重庆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5.8万亿元 年均税收增长至279.6亿元

字体:

  新华网重庆9月28日电(韩梦霖)9月28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举行。重庆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介绍,截至2025年8月,重庆市属国企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1万亿元突破到5.8万亿元,年均税收从“十三五”期间的257.5亿元增长到“十四五”期间的279.6亿元。9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五年累计投入10137亿元,完成机场、轨道交通、高铁、高速和水资源配置等重点工程建设,在复杂经济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曾菁华介绍,五年来,重庆通过实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实现国企“瘦身健体”。市属国企户数从2260户压减至679户;推动亏损面、亏损额实现“双下降”,市属国企亏损面从改革前的34%下降到18.8%,累计盘活资产2358亿元。比如,重庆市地产集团通过更新改造和专业化运营,将约4.2万平方米闲置的公租房配套商业资产打造为长租公寓,提供智慧化管理、管家式服务,助力新市民、年轻人安居乐业,出租率稳定在90%以上。此外,全面实现了政企“脱钩”,经营性国有资产100%纳入国资集中统一监管。

  “十四五”期间,针对部分市属国企“多、散、小、弱”的状况,重庆明确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文化旅游和新质生产力六大重点领域,让企业发展方向更清晰。同时,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项目集中,实施5批次19组战略性重组,市属重点国企由51家整合为33家大型集团,对文化、房地产、金融、建筑、酒店、港口等企业进行专业化整合。通过增强市属国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出一批服务全市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国有企业布局更优、主业更精、质效更高。

  截至今年8月,重组整合的15家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3%,利润增长42.7%。比如,以重庆市农投集团为主整合了重庆粮食集团,打造一流农食品生产商,打通“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截至今年8月,重庆市农投集团利润同比增长207.40%。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与市水投集团重组后,净资产规模跃居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首位,自来水日供应能力和污水日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既守住了民生“水安全”底线,又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先行者。

  重庆还聚焦增强企业核心功能,突出主责主业,严格控制企业管理层级,完成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13个专业领域整合,退出房地产、建筑等非主业企业达36户。

  不仅如此,重庆国资系统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赛道培育新动能,累计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998亿元,通过组建专业化企业、设立产业基金,落地“氢走廊”“疆电入渝”等重大项目,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企增长“新引擎”。设立2000亿元产业母基金,重庆渝富控股集团100亿元直投赛力斯,助力赛力斯市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市属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从3%提升至11.8%,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成型。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属国企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企业研发经费从26亿元提升至62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重庆水泵“华龙一号”核电泵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国家重大装备“重庆造”,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在保障民生方面,五年来,重庆国企积极参与新建改造机场、高铁、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项目,轨道交通里程大幅提升,覆盖全市的定制客运网络体系基本成型。中心城区公交单日客流突破千万,旅客运输量达130亿人次,“响应公交”“小巷公交”“背篓专线”传递民生温度。优化供排水体系建设,供水、污水处理覆盖全市90%以上区域,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市属国企广泛开展消费帮扶,“十四五”期间累计捐赠超3.3亿元,消费帮扶超19.6亿元;稳就业方面,五年招录超5万人,重点安置退役军人、困难家庭大学生,吸纳农民工就业超10万人次;开放146个纳凉点,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建设,把民生保障落到实处。

【纠错】 【责任编辑: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