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疗健康”。
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家长对儿童身高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也产生了许多焦虑和疑问。
为此,我们邀请到了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内分泌与生长发育科副主任医师胡雪萍,请她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解读儿童身高管理的科学方法。
主持人:胡主任,你好!
胡雪萍: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许多家长常常担忧自己的孩子身高不及同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呢?
胡雪萍: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不是简单与同龄孩子比较。在医学上,矮小症有明确标准: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生长速率。如果3岁前,身高生长速率低于7.0cm/年,3岁后到青春期年平均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青春期的孩子生长速率低于6.0cm/年就建议到医院检查。
主持人:怎样判断孩子是否还有长高空间?
胡雪萍: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身高的组成,我们身高是由:头颅、脊柱、下肢、足弓的高度组成的。我们身高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长骨的生长,那么我们简单的说骨骼的年龄就是我们所说的骨龄,骨龄反映了全身骨骼的生长和成熟情况,用于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和身高增长空间,可以通过检查骨龄预测未来身高。一般来说男孩子骨龄11.5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其后平均生长潜能约23cm左右;女孩子骨龄9.5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平均生长潜能约20cm左右,男孩子骨龄16岁,女孩子骨龄14岁,身高生长基本停止,所以我们看孩子是否还有生长空间,主要是看骨龄的大小。及时监测骨龄,对身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检查一次骨龄,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每半年检查一次骨龄,及时了解孩子的生长情况。
主持人:近年来“生长激素”治疗备受关注,什么情况下孩子才需要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胡雪萍:生长激素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一些孩子可能因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矮小,还有一些患有Turner综合症等疾病,或者是在母亲怀孕时就是小于胎龄儿,后面没法追赶,这些孩子经过全面检查后,适合打的才需要打针。很多孩子长得慢是因为脾胃不好、体质差、消化吸收差、长期睡不好等原因,这些问题解决后,身高就能长上来。
主持人:关于帮助孩子长高方面,胡主任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到我们家长?
胡雪萍:第一,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注意日常饮食结构,如肉、蛋、奶类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对于肥胖儿童及挑食偏食的孩子,建议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
第二,要坚持运动。孩子每天户外运动1小时,建议纵向运动为主,如跳绳、游泳、打篮球、跳高、羽毛球等交替进行,肥胖的孩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
第三,要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孩子每晚不超过9点半上床睡觉,睡前2小时不进食,促进持续性的深度睡眠。
第四,定期监测,长期管理。每月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每3-6个月进行生长评估,了解生长发育情况。定期监测骨龄,结合孩子目前的体格生长发育,做好孩子生长发育的监测及追踪,进行个性化生长发育评估。
第五,尽早进行身高管理。研究表明,3周岁时身高与成人終身高相关系数达80%,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在3岁时的身高处于第三百分位,那么在成年后,有80%的几率仍然是在这个位置。在我们身高发育的过程中,婴幼儿期身高占成年总身高的45%左右,儿童期约占40%左右,青春期约占15%。所以孩子的身高越早开始管理,生长空间越充裕,就越容易突破遗传身高,达成期望身高。
专业的身高管理会根据孩子当前身高与期望身高的差距,基于孩子骨龄身高百分位数,制定最适合孩子的身高管理方案,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营养、饮食、睡眠、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有效管理,让孩子充分发挥生长潜能,拥有理想身高。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胡主任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胡雪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