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生活里不少人都有过“耳朵里嗡嗡响”的经历,有人不当回事,有人却被这种声音折磨得睡不好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耳鸣”。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西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红,来跟大家聊聊耳鸣怎么科学识别、怎么防治。
主持人:李主任,欢迎您!
李红: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李主任,很多人偶尔掏完耳朵、或者累了之后,耳朵会有短暂的“嗡嗡声”,过会儿就没了,这算不算耳鸣?这和医学上的“病理性耳鸣”有什么不一样?
李红:首先得明确,偶尔出现、几分钟或几小时就消失的“嗡嗡声”,比如累了、熬夜后出现,大多是身体的短暂反应,不算病理性耳鸣,不用太担心。
但如果是“病理性耳鸣”:它是外界没有声音来源,你却总觉得耳内或脑袋里有声音——可能是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而且持续时间长,比如超过1-2天,甚至影响睡觉、情绪。
这里还要跟大家区分一个误区:“病理性耳鸣”不是“幻听”。幻听是听到具体内容,比如有人说话、有音乐;耳鸣就是单纯的“响声”,没有实际意义。今天我主要想给大家聊的就是这种需要关注的病理性耳鸣。
主持人:那病理性耳鸣一般有哪些表现?什么情况下必须重视,马上去医院呢?
李红:先说说病理性耳鸣的常见表现:一是声音持续,比如每天都有,且超过1-2周没缓解;二是声音变化,比如从轻微蝉鸣变成大声嗡嗡,或者单侧耳朵突然出现耳鸣;三是伴随症状,比如耳鸣时还觉得耳朵闷、听力下降,甚至头晕、恶心。
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耳鼻咽喉专科就诊。专业医生会帮您先排除耳朵或全身的潜在问题(比如中耳炎、高血压等),再明确判断病情;早干预才能早缓解耳鸣症状,还能保护听力。
主持人:很多人好奇,好端端的怎么会耳鸣?先请主任从西医角度讲讲,哪些原因容易引发耳鸣?
李红:西医看耳鸣,主要分几类原因:
1、最常见的是耳朵本身的问题:比如外耳道堵了(耳屎太多)、中耳炎、内耳的梅尼埃病,还有长期听噪音、年纪大了听力退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听觉系统,引发耳鸣;
2、全身疾病: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影响耳朵供血,糖尿病、甲状腺问题,甚至颈椎病压迫神经,都可能间接导致耳鸣;
3、生活和心理因素:长期熬夜、压力大、焦虑抑郁,或者常喝大量咖啡、吸烟喝酒,也会诱发耳鸣——而且焦虑还会让耳鸣更严重,形成“耳鸣→焦虑→耳鸣加重”的循环。
主持人:李主任除了西医治疗耳鸣,对中医也很有研究,能不能简单跟大家说说中医怎么看耳鸣?
李红:中医和西医思路不同,中医上,耳鸣不只是跟“耳朵”有关,而是认为和全身五脏的功能有关。比如大家常听说的“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可能会导致耳鸣;但不只是肾,比如脾胃运化不好、肝气不顺畅、肺气不通,这些都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引发耳鸣。简单说,中医看耳鸣是“整体问题”,讲究从全身调理。
主持人:大家最关心“耳鸣到底怎么治”,您能结合临床经验,给我们讲讲目前有哪些特色治疗手段吗?
李红: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是“把两种方法堆在一起”,而是“取长补短”。比如对慢性、老不好的耳鸣,我们会这样搭配:先用西医的声治疗帮患者适应耳鸣,同时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心态;再配合中医的针灸或中药,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比如患者同时有失眠、乏力,中药就能兼顾到。
这样“西医控症状、中医调根本”,往往能达到1+1>2的效果:不仅耳鸣能缓解,患者的睡眠、情绪也会跟着好,生活质量能明显提高,这也是咱们耳鸣治疗的“中国方案”优势。
主持人:李主任,那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对于耳鸣能有哪些自我防护的方法呢?
李红:日常护理其实很关键,首先要避开“伤耳”的习惯,比如少去KTV这类噪音大的地方,戴耳机时别超过1小时、音量也别调太大,平时也别随便掏耳朵,避免耳朵受伤或感染;其次,还要调整好生活节奏,别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像浓咖啡、酒要少喝,烟也别抽,这些都会刺激神经,加重耳鸣;同时,情绪管理也不能忽视,压力大的时候多跟人聊聊,或者去散散步、练练瑜伽,别把事儿闷在心里,情绪顺了,耳鸣自然也会轻一些;除此以外,大家还可以试试太极拳、八段锦,这些能帮着调气血、稳情绪,对耳鸣康复也有好处。
简单说,日常护理就是“少刺激、多放松、规律生活”,坚持下来对耳鸣缓解和预防都有用。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主任今天的分享,希望通过本期访谈,能让大家对耳鸣有正确的认识,不再恐慌也不再忽视。本期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李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