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点位:南川区金佛山“178”环线
蹲点记者:朱婷
“上游强降雨,河道涨水,赶紧撤离!”前不久,南川区头渡镇前星村、梯岩坝等热门露营打卡点,突然响起急促的语音提醒。不到2分钟,网格员赶来,对20余名游客进行劝离。几分钟后,洪水抵达,因撤离及时,有惊无险。
这是金佛山“178”环线智慧防汛安全应用发挥作用的生动写照。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水情、系统自动预警、语音提醒……该应用场景启用以来,已累计提醒游客快速撤离900余人次,成为防汛工作的“最强帮手”。
难题
“人盯人”值守,难度很大
国庆前夕,南川区头渡镇的镇村干部、网格员沿着金佛山“178”环线道路展开隐患排查。“现在能抽出更多精力排查隐患,换作以前,早扎在河道边盯水情、劝游客了。”头渡镇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蔡明伦感慨。
当地柏枝溪、金山湖、前星峡谷沿线,是游客扎堆的热门露营、耍水区域,而金佛山的天气总让人捉摸不透——下游晴空万里,上游可能正电闪雷鸣,这种“局部强降雨”的特性,曾让值守人员陷入“连轴转”的困境。
“一到汛期,尤其是接到暴雨预警,我们基本就‘长’在河道边了,昼夜值守是常态。”蔡明伦翻出手机里的值班记录,去年夏天的一次险情,让他记忆犹新。
当时,柏枝溪突发洪水,4名游客在下游梯岩坝河道被湍急的水流围困,情况紧急,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南川支队耗时7个小时,才将游客全部救出。
2024年汛期,南川区热门打卡河段发生过多起游客被困事件。“尽管被困游客最终都被成功救出,可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必须把‘防’字放在首位。”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南川支队负责人李鹏飞说。
破局
从“人力硬扛”迈向“智慧守护”
针对值守的难点痛点,南川区应急管理局组织文化旅游、水利、气象等部门及5个沿线乡镇,召开了一场“河道野游防汛安全”专题讨论会。
用数字化手段破题“人力硬扛”的思路逐渐清晰。最终,南川确定搭建“178”环线智慧防汛安全应用场景,并接入“141”基层智治平台,构建“科技预警+网格响应”的全新模式。
该应用场景依托布设在河道上游以及山上的423个监测设备,同时归集文旅、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现有雨量、水位等传感设备资源,打通了防汛安全风险感知的“神经末梢”。
9月23日上午11点,在南川区应急指挥部大厅的屏幕上,各项监测感知设备运行情况及传回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点开梯岩坝点位的摄像头,河道实景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并无游客停留。
“雨量、水情等数据传回后,后台会利用山洪灾害预测模型进行实时测算,一旦发现数据超过阈值,系统会自动向防汛责任人、网格员、进入风险区域的游客推送预警短信,点位上的语音系统会反复播报,提醒游客及时撤离。”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应用启用后,已多次发挥关键作用。
效果
预警更及时、处置更高效
智慧应用带来的改变,一线工作人员感受最真切。
“现在,通过接入‘141’基层智治平台,一收到预警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预案,派发给河道所属村社以及网格员,终于不用昼夜在河道值守了。”在蔡明伦看来,智慧系统不是“甩手掌柜”,是帮他们把“盯点位”的时间省下来,去排查其他隐患、做更细致的防控。
庆元镇分管应急工作的副镇长郭亚林也有同样体会。8月10日傍晚,受河道上游地区持续强降雨影响,当地庞官渡风险点位水位快速上涨,语音及时发出提醒,游客很快撤离。“预警更及时,处置更高效了!”郭亚林说。
目前,该应用场景已经覆盖金佛山“178”环线沿线5个乡镇的8条热门打卡河段。在此基础上,南川区还将河段风险区域细分成21个微网格,风险网格的网格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能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巡查和劝导,确保游客应撤尽撤、尽撤快撤。场景投用以来,已提醒游客快速撤离900余人次。
在强化技防、智防的同时,南川区也进一步强化了人防物防等措施。
“近期,我们又组织部门和镇街,对防汛风险点位进行了全面排查,逐一落实了责任人和防范措施,指导镇街组织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派出所、村干部、网格员等,在暴雨、突发山洪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对风险点位动态开展巡查。”南川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