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重庆南岸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千亿级跨越 “未来产业”加速兴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17 21:01:42
来源: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十四五”期间重庆南岸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千亿级跨越 “未来产业”加速兴起

字体:

  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今年6月西部最大高铁枢纽——重庆东站已经正式建成通车,今年9月国家人工智能学院(重庆)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

  在10月17日南岸区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南岸贡献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南岸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赵剑敏表示,五年来,南岸区正经历“城市能级”的跨越、“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和“未来产业”的兴起。

南岸区城市风貌。

  谋创新、兴产业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过去五年,南岸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6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5件、居全市第1。技术合同登记超4000项、交易额近180亿元,共有35项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约占全市总数的1/4。

  创新驱动带来先进制造业聚势跃升。赵剑敏介绍,目前南岸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千亿元,“3+2”产业格局加速形成。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美的制冷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三星级”企业,美的通用建成全市首家“灯塔工厂”。

  此外,金融业支撑更加有力,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占GDP比重从“十三五”末的9.5%提升至目前的2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提质赋能,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5万人、营收超过360亿元;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南岸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连续2年获评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美的通用在南岸区建设的“灯塔工厂”。

  抓改革、促开放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重庆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即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有效盘活国有资产。

  “我们加速推进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两区融合,充分释放‘1+1>2’的协同效应,园区开发区改革核心指标位列全市A档。国企全面提质增效,区属国企净资产增长60%。”赵剑敏介绍,同时,南岸创新设立“四园一港”作战单元,组建5大招商团队,累计引进超20亿元重大项目29个,招商到位资金突破800亿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南岸创新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制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包联重点企业3219家,实现走访服务全覆盖,企业诉求7日办结率超95%。“十四五”期间,南岸区年均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近60%。今年9月,美心、沙师弟等12家企业入围全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榜数量全市第一。

  南岸也是重庆市重要的对外开放高地。过去五年,南岸获批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验区,东盟—中国国际合作园区成功设立,台达电子西部、云际资本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进出口总额累计达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焕然一新的南岸区下浩里老街备受游客青睐。

  精管理、提品质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五年,南岸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大项目、打通大动脉,大力推进跨江隧道、主干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轨道6号线东延段、10号线全线通车,新增轨道运营里程13.2公里。

  另一方面,南岸以城市更新让老城区既留得住“烟火气”,又焕发出“新活力”。“我们抓试点、树标杆,超40个项目纳入全市城市更新试点,老旧小区改造完成430万平方米,‘超级80街’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金堰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赵剑敏介绍。

  此外,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南岸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赵剑敏说,目前南岸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应用数量位列全市第2、系统贯通覆盖率居全市第1。

  兜底线、惠民生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过去五年,南岸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谋划实施民生实事51件,推动解决了一批在养老、托育、安居等方面的突出难题,切实将民生投入转化为群众可观可感的民生福祉。提质打造了一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幸福生活。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南岸区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新增中小学6所、普惠幼儿园165所,新增学位近1万个。

  赵剑敏介绍,在就业保障方面,西部首个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也在南岸区迎龙创新港开园运营,累计提供培训26.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万人。(刘磊)

【纠错】 【责任编辑:朱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