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在外打拼的人也有“家”——一个劳务输出县的“跟随服务”探索-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18 08:54: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让在外打拼的人也有“家”——一个劳务输出县的“跟随服务”探索

字体:

  来源:10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黎华玲

  受诱骗签订采购协议而损失的10万元“保证金”,3天内成功追回;办理孩子学籍转接遇到困惑,政策流程指导全程“陪跑”;年迈的父母在家缺少照料,养老互助会充当生活好帮手……

  这些故事里的受益者,都是在外打拼的丰都人。

  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全县约85万户籍人口中,有近26.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创业。今年以来,丰都在一些人口输入地探索建立“一委两会”,通过“老乡带老乡,老乡帮老乡”的模式,把流动党员、异地商会会员和农民工组织起来,针对他们的不同诉求提供力所能及的“跟随服务”。

  丰都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向海军介绍,“一委两会”指的是片区流动党委、异地商会和农民工工会联络服务站。流动党委主要服务流动党员,让他们有“组织”,增强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异地商会主要服务商会会员,让他们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农民工工会联络服务站主要服务农民工,让他们有“娘家”,不受冤枉气,拿到血汗钱,减少后顾之忧。

  职责定位各有侧重,“各唱各调”怎么办?丰都以异地商会为阵地建立实体化的“一委两会”工作站,由商会优秀党员担任流动党委书记,县委派驻专职党委副书记,商会秘书长兼任农民工联络服务站站长,通过“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机制,形成流动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服务平台,与县内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协同联动,破解外出群体“组织覆盖难、服务跟进难、权益保障难、动态管理难”等问题,让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丰都人安心、舒心、放心。

  今年4月以来,丰都先后在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上海、贵阳4座城市建立了“一委两会”工作站,面向在外丰都籍人员推出服务清单,涵盖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涉法涉诉维权、教育、养老、医疗、户籍等类型共32个服务事项。

  文某等12名丰都农民工2021年在某省一工地工作,10万余元工资被拖欠了3年。今年4月,他们向丰都县“一委两会”重庆工作站求助。该工作站了解情况后,与丰都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县农民工工会取得联系。丰都县相关部门指派两名律师梳理证据、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沟通,文某等人最终与被告达成和解拿到了工钱。

  工资报酬是农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权益。丰都县农民工工会重庆联络服务站站长申倩雯说,他们针对农民工“事在外地干、维权两头跑”的困境,建立了“双地双轨”协作机制。县内,相关部门会商研判,提供指导意见、指派法律援助;县外,“一委两会”工作站的商会律师团队、工会干部开展调解谈判、取证固证、履约监督等工作。

  今年以来,丰都依托“一委两会”,累计为外出农民工调解劳动争议161件,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318件,为在外丰都籍人员代办各类个人事项650件次。

  在成都,以丰都籍流动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分片区、分行业开展节日慰问、困难帮扶、权益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丰都县成都流动党委副书记秦炎说,流动党委力争今年底实现组织生活参与率达95%。“我们充分发挥老乡和党员的双重身份优势,把在蓉丰都人组织好、服务好。”

  前不久,丰都县“一委两会”贵阳工作站启动运行。贵阳市丰都商会不失时机地开放“丰收之都”贵阳馆,通过展销麻辣鸡、红心柚、恒都牛肉等丰都特产推介家乡,打造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这一举动很快吸引到贵阳一家果酒企业,经过洽谈,决定在丰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提供就业岗位。

  “整合党组织、企业和工会的资源和力量,把乡情、乡愁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动能。”贵阳市丰都商会会长罗鸿飞说。

  老人谁照顾?孩子谁陪伴?这是让每一个外出人员揪心的问题。近年来,丰都县建成41个家庭教育互助会,7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找到第二家园。通过“集体经济补贴+企业捐赠+市场补充”的模式建成338个老年食堂,老年人花5元就能吃上热乎饭,行动不便的还有送餐上门。同时,丰都还成立养老互助会32个,让老年人、邻里之间开展助餐、助医、助洁等帮扶活动。

  “在外营造‘流动家园’,在内托住‘一老一小’,通过双向‘跟随服务’促进基层善治,凝聚起县域发展合力。”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表示,劳务输出地不必怕人走,只要织好服务网、筑牢保障墙,流动的人员会变成反哺的资源,留守的群体能成为稳定的基石。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