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 “第三期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坊”活动在渝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19 12:07:37
来源: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

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 “第三期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坊”活动在渝举行

字体:

图为活动现场。

  日前,“第三期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坊”活动在重庆举行。活动以“自然为课堂,行动促可持续”为主题,旨在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重庆本土实践深度融合,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本次活动由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公众教育和参与项目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福兰课(重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鹰飞之城”生态导览。她首先从宏观地理切入,指出重庆拥有超过50%的森林覆盖率,并强调贯穿重庆近600公里的长江与嘉陵江,共同塑造了独特的城市肌理,让在场教育工作者直观感受到重庆“鹰飞之城”的生态魅力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来自北京、厦门、内蒙古等地的教师代表也分享了各地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这些案例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充分体现“在地化”“生态性”与“整体性”,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到育人环境的多元维度,展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机融合与路径创新。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介绍,馆内依托“地球奥秘”“生命激流”等核心展厅,打造“馆校合作”定制课程,结合恐龙化石、长江水生生物标本等资源,开发沉浸式自然教育项目,例如“龙骨复生”、“昆虫奇遇记”特色项目,项目内容涵盖“自然资源保护、人类演化、植物探究、生态环境、地质矿藏、宇宙航天”等主题,年均服务青少年超50万人次,成为了重庆自然教育的核心阵地,是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重庆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富有创意的在地化实践。重庆庆龄幼儿园通过自然观察、节气农事、动植物领养等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自然的亲近与责任感;重庆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着力于构建拥抱世界国际理解的生态教育课程;重庆正大德善学校以“立足中国、加强合作”为路径,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与生态对比研学。

  西南大学STEAM跨学科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福兰课在分享中提出“自然保护与STEAM教育融合”的理念,强调通过3D打印、VR/AR、GIS地图、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引导学生从身边自然场景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公众教育和参与(PEPPA)项目执行主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 CBD COP15 儿童活动负责人、全球青少年钛计划发起人左涛以及北京、内蒙古等多地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装备和财务核算中心副主任张博生分享了海淀区低碳中小学建设的实践路径。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秘书长王鹏评价称,重庆在地域资源整合、课程创新与多方协同方面的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代表性范本。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近年来在“鹰飞之城”生态名片的打造、缙云山综合整治与生态价值转化、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一系列实践中,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统一、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结合,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在地资源与鲜活场景。

  活动还带领与会者走出会议室,深度拥抱重庆的山水与人文,先后参访了缙云山、南山“大金鹰园”、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态与文化体验。从国际理念到重庆实践,从政策引领到课堂落地,本次活动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次区域性探索。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