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鼓舞、灯光秀、微电影轮番登场 渝超赛场成为巴渝文化新秀场-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0/21 08:59:21
来源:重庆日报

非遗、鼓舞、灯光秀、微电影轮番登场 渝超赛场成为巴渝文化新秀场

字体:

梁平核桃湾,摄像师在拍摄微电影《追风少年》中的外卖小哥片段。(梁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坚甲利兵,战鼓雷鸣,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带领队伍冲锋陷阵……近日,云阳“渝超”赛场,鼓舞《张飞驾到》等特色开场表演将云阳深厚的三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渝超”赛场,除了精彩的足球赛事,鲜活的人文和艺术元素也频频亮相——

  在梁平,一群足球爱好者用一部时长4分33秒的微电影致敬足球;在彭水,舞龙、舞狮、玩牛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展示轮番登场;充满巴渝特色的秀山花灯、铜梁龙舞也在赛场频频亮相……

  足球为媒,文化铸魂,“渝超”已成为巴渝文化的新秀场。

  好评如潮

  怀旧微电影展现球队不凡

  “轻轻笑声,在为我送温暖……”伴随经典老歌《当年情》响起,镜头从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切换到一个个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球员:打暑假工的外卖小哥、车间里的维修师傅、超市营业员、酒吧驻唱歌手、网约车司机……

  这是梁平一群足球爱好者为“渝超”拍摄的微电影《追风少年》。“我们想以此致敬足球,致敬梦想。”近日,梁平运虹队队务、《追风少年》创作团队成员李效竹介绍,“我们一直想用有特色、有情怀的方式来致敬‘渝超’,宣传梁平。9月中旬一天,初定了微电影的方式,随后有了《追风少年》的大纲。”

  “开拍前,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和教练组成员进行了多次头脑风暴,方案确定后,就开始联系一部分球员参与拍摄。”李效竹介绍,部分球员的确在从事相关工作,但也有一些演绎的成分,“我们想突出的是,‘渝超’是所有足球爱好者的狂欢。这些鲜活的个体,构成了足球的灵魂。”

  《追风少年》发布后,球迷和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平凡而又不平凡。”“致敬,我们的灵魂需要梦想!”

  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教师李骥点评:“踢球不需要很专业,拍电影也是。踢球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血,一种沉浸其中的快乐,拍电影也是。”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小强教授表示:“《追风少年》运用了香港音乐和电影《少林足球》的情节和元素,怀旧的内容和怀旧的形式形成了呼应。”

  各出奇招

  球场上展示独特地域文化

  除了微电影,“渝超”赛场上还有众多独特地域文化展示。

  10月12日,云阳恐龙队首个主场比赛前,鼓舞《张飞驾到》拉开了赛前演出的序幕;随后,群舞《朐忍流芳》演绎了云阳这座“从恐龙脊背上走来的城市”的千年文脉;第三篇章歌舞《早面飞歌》,则讲述了20多万云阳面工闯荡四方的奋斗故事……

  现场导演熊竹介绍:“整场演出耗时32分钟,通过拉歌、鼓舞、非遗展示等多元形式,展现了云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旅产业。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了解云阳、爱上云阳的文化之旅。”

  世界苗乡彭水,古老的苗族文化在此代代相传。当“渝超”的号角吹响时,非遗表演也理所当然地融入其中:从精美的苗绣,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展示,再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民歌《娇阿依》、高台狮舞,都展现出苗族人民的勇敢与智慧。

  在大足石刻队首个主场开幕式表演中,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和“渝超”来了场跨界碰撞。巨幅千手观音像在时长3分钟的灯光秀的映衬下,动感十足。随后,市级非遗中敖火龙和万古鲤鱼灯舞,以及大足石刻造像上的人物逐一登场,让现场球员和观众一秒“穿越”。

  在丰都“渝超”赛场,《主题花车》《神鼓面具》等多支开场舞接连登场,用极具地域特色的表演点燃全场热情。当神鼓敲响,绿茵场上,演员们舞姿翩翩,化身丰都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如梦如幻。

  此外,秀山花灯、铜梁龙舞等非遗也被搬上“渝超”,让赛场成为巴渝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专家建议

  针对特色资源“打深井”

  场上寸土必争,场外各展其能。“渝超”赛场外,围绕足球展开的“文旅大战”同步打响。各区县纷纷推出“观赛+文旅+消费”的全链条体验,将“渝超”的热度,转化为真真切切的城市“留量”。

  “体育赛事IP如果能升级为文化IP、区域IP,生命力会更持久。”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黄晓灵认为,要以体育赛事IP为核心,打造文旅专属标签,将赛道、场馆与文旅地标深度融合,让赛事成为城市形象的动态广告。

  “‘体育+文旅’的本质,是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让赛事流量变为经济增量。因此,各地要加强规划,避免同质化,才能抢占先机,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

  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库专家牟红表示:“没想到我们‘渝超’在文旅结合方面做得这么好。例如,云阳表演的节目《张飞驾到》,我就觉得很有吸引力,迫切想去现场看看。”

  区县如何借助“渝超”进行文旅乃至城市营销?牟红建议,要找自己独有的、最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一定要和观众、网友有情感上的连接,“此外,我觉得还可以和外省区市搞一些联动,这样一来,文旅影响范围不就更大了吗?”

【纠错】 【责任编辑:陶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