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为明书院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此次活动以“童手理鲜蔬,劳动伴成长”为主题,将劳动教育课堂搬进学生食堂,把生活场景转化为教育现场,是学校构建“五育融合”全面育人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
劳动启智:在真实场景中践行“做中学”
课程由书院小学教学主任许娇老师开场。她勉励学生:“希望你们在亲手触摸、整理蔬菜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掌握劳动的本领,让真本事在指尖绽放,让好品格在心中生根。”
书院小学教学主任许娇勉励学生。
紧接着,书院小学副校长蒋学东、德育主任王华品等多位老师化身为“生活导师”,引导孩子们辨识青菜、白菜、豇豆等常见蔬菜,讲解其营养价值,并亲身示范择菜技巧。这已超越了简单的技能传授,成为一堂融合了科学认知与生活智慧的融合启蒙课。这正是书院小学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体现——将知识的源头活水从课本引向广阔的生活,让学生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完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
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各类蔬菜。
孩子们认真学习择菜技巧。
课程延伸:构建“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书院小学此次择菜劳动实践课程,并非一次孤立的体验,而是学校系统化劳动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项目化”节点。它向外延伸出丰富的课程脉络:在美术课上,孩子们将描绘蔬菜的千姿百态;在语文课上,劳动的感受将成为课前演讲的鲜活素材;通过“家庭劳动清单”,这项技能将延伸至家庭,鼓励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书院小学系列劳动课程之“植遇四季”。
学校构建的“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这背后,是书院小学精心构建的“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基础课程夯实劳动知识与技能;拓展课程(如大脑课堂、陶艺、STEAM)激发创新思维;环境课程依托木工坊、食堂操作间、校园绿化带等实践基地,提供真实劳动场域;家庭劳动则将教育延伸至生活现场。此外,学校创新评价机制,增设“劳动之星”评选并颁发校长勋章,让榜样的力量弥漫校园,使“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