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全国高中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教育研讨会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建模教育中心2025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渝北校区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的数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逾800人参会,共同探讨数学建模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开幕式现场。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与重庆八中共同承办。活动聚焦“基于新课标的数学建模创新人才培养”,旨在通过数学建模,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党委书记周迎春致辞。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党委书记周迎春介绍了学校在数学建模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学校构建了“三层六元”融合课程体系,将数学建模思维融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卓越课程,推动学生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转变,致力于培养具备建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未来问题解决者。

重庆市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雪梅致辞。
重庆市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雪梅指出,渝北区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她强调,数学建模是推动数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的关键路径,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学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雄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副社长陈雄回顾了期刊社与北师大数学建模教育中心连续五年合作举办高中数学建模能力展示活动的历程。他指出,该活动已成功进入教育部竞赛白名单,形成了“课程指导—实践交流—赛事激励”的完整教育链条,有效促进了数学建模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希望通过数学建模载体,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很美,鼓励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许孝精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许孝精强调,数学建模是连接数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重要桥梁,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表示,中心将持续推动建模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尚志作主题报告。

专家主题报告现场。
据悉,本次会议设置多场主题报告与专家讲座。其中,王尚志教授从我国数学建模实践的历史沿革切入,深入解读新课标与数学建模的内在联系;许孝精教授从科学家的故事引入,分享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童莉从“人工智能赋能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角度,展示了AI技术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前沿应用与实践案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保继光就“新高考与数学建模”展开报告,探讨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建模的命题趋势与教学应对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颖喆围绕“数学建模试题评价—以高中建模大赛命题为例”,系统介绍了数学建模试题的设计理念与评价标准。
25日,会议还设置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工作会议,就赛事组织、评审机制与教师培训等议题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推动数学建模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广泛普及。
此次会议不仅为全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高中数学建模教育的深入发展、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