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疗健康”。
今天我们聊一个困扰无数人的皮肤问题——面部泛红。我们邀请到重庆铜雀台整形外科医院美容皮肤科“病症学科”带头人、技术院长黄金沙,请他为我们做一次科普。
主持人:黄院长,您好!
黄金沙: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
主持人:黄院长,许多求美者都很疑惑,无论是季节性敏感、情绪激动,还是玫瑰痤疮,皮肤泛红问题为何如此普遍且反复?
黄金沙: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可以把皮肤泛红,理解为皮肤内部发出的一种“求救信号”。它绝非单一的“皮肤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公众普遍将之归咎于“皮肤薄”或“敏感”,这是一种认知误区。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几条关键的失控路径,经过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将其系统性地归纳为五大关键类型:
首先,是“皮肤炎症”。当皮肤屏障受损,外界刺激物长驱直入,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被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就好比在皮肤内部点燃了“无名火”,导致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持续的“灼热、潮红”。这是敏感性皮肤的核心环节之一。
其次,是“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情绪、温度、辛辣食物的轻微刺激,都像不小心碰到了这个开关,导致血管瞬间扩张,表现为不受控制的“潮汐式”泛红。这是玫瑰痤疮的典型特征。
再者,是“微循环障碍”。比如痤疮之后留下的红色痘印,其本质是炎症损伤了真皮层的毛细血管,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缺氧的血红蛋白淤积在局部,呈现出暗红色、紫红色的印记。这种“淤积红”的表现就是炎症性红斑。
第四,在长期炎症或遗传因素刺激下,部分真皮浅层的毛细血管壁会失去弹性,发生永久性的结构性扩张与增生,如同失控的藤蔓,在面部形成清晰可见的丝状、网状的红色线条,我们称之为红血丝。
第五,在不恰当的光电、刷酸等治疗后,或接触强刺激物后,皮肤组织会发生急性的炎性损伤,表现为大面积的、均匀的鲜红色斑,并常伴有水肿和灼热感。这是皮肤在受到强烈刺激后的即刻状态,是过度的炎症反应过程。
主持人:原来简单的“红”,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成因。面对这些不同的“红”,现代皮肤医学有哪些科学的应对思路?
黄金沙:正是因为成因复杂,所以我们强调“五维靶向分型而治”的医学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首先要通过专业诊断,辨别患者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基于精准的鉴别,我们的治疗策略也必须是多维联合的。总体遵循“即时褪红,长效维稳”的核心原则。
比如,对于“炎症之火”,我们不仅要快速扑灭明火,即时抗炎舒缓,更要修复受损的“消防设施”,即皮肤屏障,防止死灰复燃。
对于“淤积的循环”,则需要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淤血的代谢与吸收。
所有这些策略,都旨在终结皮肤反复泛红,重建皮肤健康的内部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稳态”。祛红的终极目标,不是一时压制症状,而是帮助皮肤恢复其应有的健康,使皮肤更稳定,更强大。
主持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泛红人群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护理原则?
黄金沙:科学护理是治疗的基石,我总结为“三避一修”原则:
避刺激:避免过冷过热、辛辣食物、酒精、情绪剧烈波动等已知的诱发因素。
避损伤:清水冲洗,不用或少用洁面产品,避免用力揉搓面部。
避复杂:精简护肤流程与成分,建议使用医用的修复产品或护肤品,避免叠加使用过多产品,给皮肤减负。
修屏障:坚持使用屏障修护类护肤品,这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根本。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院长今天带来的精彩分享。相信通过科学的认知与规范的治疗,更多人能够告别泛红困扰,重获健康稳定的肌肤。再见!
黄金沙:谢谢主持人。也祝愿各位求美者都能拥有健康的皮肤,自信的生活。再见!

